MTX/LEF联合中药熏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eng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服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和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联合中药熏蒸疗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治疗作用、安全性,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RA的免疫机制,为临床治疗RA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定2018年08月~2019年03月在临沂市中医医院风湿免疫科治疗并符合要求的63例RA患者,随机划分为中西医组、中医组和西医组,每组各21例。西医组给予常规药物MTX 12mg/7日、LEF 8mg/日;中医组用中药熏蒸治疗,36min/次,2次/日,7日为1个疗程,共84天。中西医组则在MTX/LEF治疗基础上进一步接受中药熏蒸治疗。试验前后分别记录各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关节肿胀个数(swollen joint count,SJC)、关节压痛个数(tender joint count,TJC))、晨僵持续时间、视觉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患者评估的疾病总体状况评分(patients globa-assessment,PGA)、医生评估的疾病总体状况评分(doctors globa-assessment,DGA)、健康评估问卷量表(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评分;实验室CD4+T细胞/CD8+T细胞、Th17/Treg亚群的比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常规检测项目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类风湿因子Ig G(immunoglobulin rheumatoid factor,Ig G-RF)、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a,SAA)等指标。临床疗效判定参考美国风湿病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推荐的ACR20、50、70和我国《中药新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评分标准,密切监测实验过程。以血细胞分类计数加网织红细胞、尿干化学加沉渣、尿素氮、肌酐、转氨酶、心率脉搏检测为安全保障。试验结束对比所有的实验结果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2周后,(1)中西医组患者Th17/Treg、IL-17、CD4+T细胞/CD8+T细胞、TNF-α、SAA、ESR与自身治疗前相比均下降,有极显著差异(P<0.01),Ig G-RF下降,IL-10上升,有显著差异(P<0.05);西医组、中医组患者Th17/Treg、IL-17、CD4+T细胞/CD8+T细胞、Ig G-RF、TNF-α、SAA、ESR与自身治疗前相比均下降,IL-10上升,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之间比较,中西医组Th17/Treg、IL-17、TNF-α、ESR、SAA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西医组和中医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2)中西医组SJC、TJC、晨僵时间与自身治疗前相比均降低,SJC、晨僵时间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TJC有显著差异(P<0.05);西医组和中医组SJC、TJC、晨僵时间与自身治疗前相比均降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之间对比,中西医组SJC、TJC、晨僵时间下降幅度大,具有显著差异(P<0.05)。(3)中西医组PGA、DGA、VAS与自身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GA、DGA有极显著差异(P<0.01),VAS积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西医组和中医组DGA、PGA、VAS积分与自身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各组之间对比,中西医组PGA、DGA下降幅度大,有显著差异(P<0.05)。(4)各组寒热感、困重感、口干口苦、小便短赤/清长、大便干/稀积分与自身治疗前相比均减低,均具有差异(P<0.05),各组之间对比,中西医组口干口苦积分下降幅度大于西医组和中医组,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HAQ得分与自身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5)中西医组的中医症候疗效有效率为90.47%,西医组的有效率为76.19%,中医组的有效率为80.95%。中西医组ACR20、ACR50、ACR70的总改善率为80.95%,西医组为61.90%,中医组为66.67%。对治疗中、后各组患者的安全指标进行检测,未发现明显不可逆转的毒副作用。结论(1)MTX/LEF联合中药熏蒸疗法使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反应得以显著减轻,疾病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耐受性高,副作用少,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2)MTX/LEF联合中药熏蒸疗法能够调节CD4+T细胞/CD8+T细胞、Th17/Treg亚群的比例失衡、降低TNF-α、IL-17的表达,提升IL-10的释放来发挥拮抗病理损伤的作用,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或单纯中药熏蒸。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光甘草定(Glabridin,GLD)对真菌性角膜炎的抗炎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分别从GLD对烟曲霉菌感染细胞的促炎细胞因子和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s)表达的影响以及在烟曲霉菌感染的小鼠角膜组织和腹腔巨噬细胞引起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这两个方面来验证GLD在真菌性角膜炎中发挥抗炎的作用。1.在体外细胞实验中,为研究GLD对真菌感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不同给药策略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围术期隐性失血量、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试验纳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择期行TKA的患者。将符合条件的患者按1:1:1:1的比例随机地分成四组。A组(对照组,n=75)患者仅行TKA术,围术期不使用TXA;B组(TXA
目的:急性肾损伤是原位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研究报道其发生率约为40.8%。急性肾损伤不仅引起容量超负荷、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等病理生理改变,而且与术后感染、移植物失功、慢性肾脏病、住院死亡率增加、医疗费用增加等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诱因及预测因素,构建原位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个体化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原位肝
研究目的: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CPT)对于结直肠癌细胞(colorectal cancer cells,CRC)的生长抑制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实验方法:临床样本:将取得的临床样本进行包埋切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在患者的肿瘤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和自噬相关蛋白(LC3B)的表达。体外细胞实验:细胞实验将体外培养的直肠癌细胞HCT
目的:1.探究SETD3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2.探究SETD3在脑卒中后有氧运动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实验从整体水平上使用经典大脑中动脉梗死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模型进行研究;使用立体定位注射方法向大鼠脑内注射SETD3 c DNA慢病毒或sh RNA慢病毒来过表达或敲低SETD3;使用大鼠神经损伤评分(
研究目的:分析2000年至2020年1月对于成人复杂性阑尾炎早期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研究,探索两种治疗方案中如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计划外干预事件等结局的差异,比较早期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即保守治疗)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研究方法:在EMBASE,Pub Med,Web of Science,Ovid,Cochrane数据库中检索2000年至2020年1
研究目的:骨性II类错畸形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正畸错类型,主要表现为患者的磨牙远中错位,前牙深覆、深覆盖以及下颌后缩等。由于此类患者的矢状向关系不调,严重者会导致颞下颌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 OA)的发生。髁突关节重建术是TMJ OA严重者的一种手术手段。对于髁突骨缺损处的愈合,骨组织工程中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人工骨生物移植材料的替
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卫生要求的逐渐提高,各种类型的化学消毒剂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在人类的生产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胍类化合物因其具有强碱性、不易挥发、杀菌性能好等优良特性,在医疗卫生、家庭生活、食品工业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应用和研究较多的有氯己定、聚六亚甲基双胍、聚六亚甲基胍(polyhexamethylene guanidine,PHMG)及其衍生物。PHMG虽是一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是近年来光伏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从2009年诞生到现在,其光电转换效率从3.8%提高到25%以上。目前,在效率提升上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一是研究新的电池材料组分;二是改进电池的层界面;三是开发新的组分添加剂。但PSCs的光吸收能力同样对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光子晶体是一种具有光子禁带特性的人工晶体结构,该特性可
纤维的结构对纤维的性能起决定性作用,在力学、电学、光学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的取向性纳米纤维在生物、医学、光电等研究领域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静电纺丝技术因制备的纤维具有透气性好、比表面积高、材料多样性、孔隙率大等优点,在电子科技、绿色环保、新能源、催化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得到的纳米发电机作为一种新型的能量采集转换装置,可以将日常生活环境中采集的各种能量转换为电能,表现出较强的灵活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