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伴随而来的环境问题不断显现,因环境问题引发的人体疾病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镉(Cd)作为人体非必需元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分布,人体可通过水、食物、空气等环境介质摄入一定量的镉。镉的稳定性强且在人体内代谢缓慢,即使污染程度较低的区域,镉仍可通过食物链富集于人体,对肾脏、骨骼、心血管等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积极开展镉的健康风险研究有助于认识镉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环境介质以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程度,为政府部门进行风险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本文以珠江流域为案例地,通过考察区域人群Cd的低剂量长期暴露和累积过程,构建多介质多途径评价暴露模型,评价区域人群Cd暴露剂量、主要环境介质与途径;采用药代动力学模型,模拟Cd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与代谢过程,并根据相关的剂量-效应关系模型定量评价珠江流域内Cd低剂量长期暴露对区域人群肾小管和肾小球以及外周动脉疾病发病率的影响,以此表征珠江流域Cd健康风险。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珠江流域居民经口和呼吸两种途径,大米、蔬菜等八种环境介质对镉的长期日均暴露剂量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4.06μg、12.28μg,经口途径对人体暴露剂量贡献较大,大米和蔬菜是主要的环境介质。⑵PBPK模拟结果显示,人体对镉富集量最大的器官为肾脏,其次为肝脏,分别占到人体富集总量的38.6%、16.4%。血镉浓度和尿(肌酐)镉浓度均随年龄呈增长趋势,经过70年长期暴露最终区域居民男性和女性血镉浓度分别达到0.626μg/L、0.654μg/L,尿镉浓度男性和女性分别为0.224μg/L、0.274μg/L。⑶珠江流域人群Cd低剂量长期暴露引发的引发的肾小管和肾小球疾病发病率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8.38%、18.80%,外周动脉疾病发病率男性和女性分别为9.03%、7.68%。虽然区域内镉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平均浓度水平较低,经人体长期暴露富集后仍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