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外逃的分析和比较——以东亚、拉美、南部非洲和转型国家为例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385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外逃对发展中国家国内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国际清偿能力以及宏观经济的稳定性构成严重威胁。   根据世界银行的划分,全球主要资本外逃地区分别是东亚、拉美和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地区,以及中国和俄罗斯两个转型国家。本文在对这些主要地区和国家资本外逃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比较的基础上,认为拉美和东亚地区主要与大规模套利资本流入和僵化的汇率制度有关,而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与其恶劣的经济环境和高额的债务有关。中国和俄罗斯资本外逃问题具有转型国家的特殊性,比如都与转轨绩效和严重的腐败有关;同时也有显著的不同点,俄罗斯资本外逃很大程度上是经济衰退驱动型,而中国的资本外逃则发生在经济高速增长的环境里。   不同地区或国家资本外逃的原因、规模不同,但是从投资者角度来看都是在面对投资风险和收益变化时的资产组合的调整,而投资者行为的羊群效应将会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面临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即低资本存量下的贫困陷阱和高资本存量下的经济起飞,由此本文提出应对资本外逃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在中国加入WTO的大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如何转换市场营销模式,提高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竞争能力,是当前我国银行业必须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回
本文共分七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构建论文写作的框架.第二章简要回顾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并论证制度的渐进放松是促使跨国企业大量进入的动因.第三章着重对跨国企业和
本文主要考察中国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并通过计量方法予以度量。首先,分析了外资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内资之所以不能替代外资的原因就在于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
巴塞尔银行业监管委员会于2010年11月通过了加强银行业资本要求和流动性监管标准的改革法案—“巴塞尔协议Ⅲ”。之后,中国银监会推出中国版“巴塞尔Ⅲ”—《商业银行资本管理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开始兴起社区建设。社区建设的核心问题是社区组织的创新,建立一个能够适应社区不断变化的环境的组织体系,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