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今天,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发展前景和机遇,特别是中国当代城市建设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但随着城市建设中建筑的形式以及数量不断增多,从而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其中作为城市形象代表的标志性建筑,更是陷入了追求“高”“奇”“新”的怪圈之中。这种现象不但扰乱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也削弱了城市空间环境的营造。论文通过对标志性建筑中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对标志性建筑的主客观构成要素中象征意义的解读,得出了建筑的“标志性”不仅仅是由建筑形态、功能所决定的,建筑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对“标志性”的界定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同时,论文对当代中国标志性建筑象征意义缺失的现象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与总结,提出了当代具有象征意义的城市标志性建筑设计应当遵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设计理念,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手法结合。从而使标志性建筑不但具有中国特色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塑造当代中国城市的空间环境。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绪论,主要介绍课题的相关背景,引出城市标志性建筑象征意义的研究课题,并阐述了中国当代城市标志性建筑在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象征意义所出现的问题,并就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做了简要分析,探讨了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一章节,分别从概念,分类等方面对标志性建筑及其象征意义作了概念的梳理,并对标志性建筑的历史发展做了一定叙述,为本课题接下来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二章节,对标志性建筑的主客观,即标志性建筑形式、功能、文化、时空方面的象征意义进行解读,并列举案例予以论证。进一步揭示了标志性建筑所蕴含的象征意义是如何通过建筑体主客观因素显现出来。第三章节,承接上一章节,分别从标志性建筑的——形式、功能、文化对当代中国标志性建筑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的问题进行探究,并辅以案例说明,引证出中国当代具有象征意义的标志性建筑设计应当何去何从的疑问。第四章节,本章为论文的核心章节,通过对标志性建筑中象征意义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讨论,得出了建筑中象征意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因为它继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通过了现代设计手法的演绎,达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论文分别从符号、色彩、材料、技术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运用到标志性建筑设计之中,并且论文还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标志性建筑设计要注重大众的参与以及当代设计师自身理论层面的创新。最终得出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象征意义的标志性建筑在物质形态和精神内涵上共同构成了符合当代人们所需求的城市空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