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人类多药耐药基因(MDR1)cDNA转染和表达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boy8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因转移是指用物理或生物学的手段,将外源性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使之表达的一种技术。逆转录病毒作为载体,可高效稳定地向哺乳类细胞中转入外源性基因。我们应用磷酸钙沉淀法将含有人全长MDR1 cD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HaMDR1/A转到包装细胞PA317中,建立了产病毒细胞,其最高病毒滴度为3.35×10~3CFU/ml,命名为PA317-HaMDR1/A1。分别用上清感染法和共培养法将PA317—HaMDR1/A1产生的病毒颗粒感染NIH3T3和K562细胞,然后用秋水仙碱筛选出耐药的转染细胞株NIH3T3/MDR1和K562/MDR1,用于各顼实验。PCR分析基因组DNA,PA317—HaMDR1/A1,NIH3T3/MDR1和K562/MDR1均出现特异的157bp带。Southern杂交分析,PA317—HaMDR1/A,NIH3T3/MDR1和K562/MDR1基因组中均出现特异的3.4Kb带。表明了产病毒包装细胞PA317—HaMDR1/A已整合有外源性的MDR1 cDNA,并且能产生具有双向性感染能力的病毒颗粒。它能感染NIH3T3和K562细胞,外源性MDR1 cDNA稳定地整合在被转染细胞的基因组DNA中。抗P—糖蛋白单抗免疫组化法显示,被转染细胞表面P—糖蛋白阳性程度增高,RT—PCR分析,NIH3T3/MDR1特异的157bp MDR1 cDNA带为阳性,而NIH3T3为阴性;K562/MDR1特异的157bp带扫描密度为K562的7.0倍(β2—微球蛋白的cDNA PCR产物为对照)。表明了整合在被转染细胞的外源性MDR1 cDNA不论是在mRNA还是在蛋白水平表达均增高。按人类MDR1 cDNA设计的引物在转染的鼠类细胞的mRNA RT—PCR中能扩增出特异的带,说明了MDR1 mRNA表达水平增高为外源性MDR1 cDNA表达的结果.用计算机对实验所用引物序列与鼠的MDR1 cDNA序列进行比较,有意义链引物与鼠mdr1 cDNA序列的同源率最高为45%,反意义链引物最高同源率为80%,从理论上也证明了MDR1 mRNA水平增高为外源性MDR1 cDNA表达结果。MTT法分析,K562/MDR1的耐药谱为,对阿霉素、柔红霉素、米托葸醌、足叶乙甙、高三尖酯碱和长春新碱交叉耐药,其耐药倍数分别为7.8、8.1、7.0、2.24、4.86和2.27倍,而对阿糖胞苷无耐药性。表明外源性MDR1 cDNA表达的P—gp具有正常功能,被转染细胞具有MDR表型。转染后的细胞形态和生长曲线无显著改变。 以上结果表明,我们建立了一株能产生含有MDR1 cDNA的逆转录病毒的双向性包装细胞,PA317—HaMDR/A1,其具有感染各种类型细胞的能力。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MDR1cDNA转染,能使被转染细胞稳定整合和表达外源性MDR1 cDNA,MDR1mRNA增高,P—gp表达增高,具有完全的MDR表型,而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不发生明显政交.以上产病毒细胞PA317—HaMDR/A1,可用于临床转染骨髓造血干细胞,进行MDR1基因转移保护骨髓细胞的研究,也可转染各种细胞,进行MDR药物和致敏剂的筛选。
其他文献
<正> 儿童交通事故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我们透过一起起触目惊心的案例,从中不难找出儿童违反交通规则的一些共同特点:一是由于儿童年龄小,调皮贪玩,但又心理脆弱,遇事
伴随着农村社会的税费改革、人口流出加速、社会阶层分化等深刻变革,传统的村庄治理格局和村民思想意识也在发生着重要变化,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基层选举呈现出新特点和新趋势,
OMgp(Oligodendrocyte Myeline Glycoprotein)是表达于寡突胶质细胞表面的一种GPI连接的糖蛋白,对OMgp mRNA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表达进行测定发现,在许多神经细胞表面也表达
奥普拉·温弗瑞秀作为风靡全球的电视节目引起了国内学界众多学者的关注,其节目成功有着众多因素,本文拟从环境——美国的电视文化环境出发,尝试以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及扩张,低碳经济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山东省作为能源消耗大省,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然趋势。发展低碳经济,不可忽视平稳增长的消费市场。探讨了低
目的观察疏肝滋肾颗粒冲剂联合梅花针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疏肝滋肾颗粒冲剂联合梅花针叩刺,外用侧柏酊治疗;对照组口服精乌胶囊,外用侧柏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住入院的23例VTE合
背景相较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长期以来射血分数中间范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并未受到临床足够重视,而与HFpEF患者相比,HFm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