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与建构:学校课程文化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h5531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作为培养人的主阵地,不仅要使学校的教育目标反映时代要求,而且要使学校课程文化中的各个层面顾及学校内生命个体的各个层次和方面,使我们的教育成为促使人健康发展的教育。为此,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急需改变落后的学校课程文化,建构优质的学校课程文化。本论文对学校课程文化的定义、学校课程文化的结构、学校课程文化主体与学校课程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学校课程文化的定义与结构进行了约定,厘清了学校课程文化主体与学校课程文化之间的关系。通过现场观察、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等方法对学校课程物质文化、学校课程制度文化、学校课程行为文化、学校课程精神文化的现实状况进行了解读:学校课程物质文化方面,出现了人与课程物质文化的对立,物质文化凌驾于师生之上的现象;学校课程制度文化方面,强调课程制度文化的稳定性而忽视了其发展变化,强调课程制度文化的便捷性而丧失了管理制度文化的人性化等;学校课程行为文化方面,仍然以教师、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存在着“主体性”认识上的误区。对学生进行惩戒、罚站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因为竞争的存在,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实质性的交流等;学校课程精神文化方面,教师的权威主义观念根深蒂固,认为教师是社会的代言人,认为教师在教学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在对学生的评价观念上,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认为成绩好、听老师的话的学生就是好学生,以学生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与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等,体现出的是一种僵化的以应试教育为主体的学校课程精神文化。针对这些现实状况,本论文分析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对学校课程文化的影响,从影响课程文化生成的一些外界因素出发,分析了课程文化在实施过程中产生变异的原因,并进一步论述了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长期性与艰巨性。本论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学校课程文化的建构策略进行了系统的探讨。理论上,本研究认为应该确立以人为本的学校课程文化价值取向,建立以学生、教师、学校三者共同发展的学校课程文化。课程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扭转学校课程文化的“无人”状况,既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也要关注教师的发展,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课程文化理念,将人本思想贯穿到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实践策略方面,通过营造学校人文环境、凝练学校校训,加强校风建设来形成学校课程精神文化氛围;通过教师行为文化、学生行为文化以及师生间关系的建构形成以参与、合作、理解、体验等为标志的课程行为文化;通过学校课堂常规文化、学校课程管理制度文化、学校课程实施制度文化、学校课程评价制度文化的建构形成、民主、规范的学校课程制度文化;通过地理文化环境的选择、学校内部文化的规划与布局、教学设施文化、教室布置等方面的建设来建构人本、个性化的学校课程物质文化。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黄建群从医三十余年,擅长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现介绍小儿百日咳综合症的临床症候特征,分析病因病机理,阐述其临床中医辨证施治与用药体会,附案例以资验证。
致密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具有独特的物理、生物性能,在医学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制备该生物陶瓷的主要烧结技术,并对提高致密性的方法做了一些总结和设想.
高中物理的高难度和抽象性,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难以充分理解物理和掌握物理,使得教师无法将教学过程的效率最大化,学生无法掌握必需的物理知识.因此,客观收集高中物理教学过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减少无创正压通气中呼吸系统感染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0例行无创正压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集束化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集束化组患者均采取头
[目的]总结分析温石棉及其人工代用品的致癌性。[方法]回顾迄今相关的中英文文献,总结分析有关温石棉及其人工代用品的性质、致癌机制以及防治措施的研究,并比较它们的致癌性
自古以来,我国教学承载着德育重任。先秦儒家已给“教”定下了“生德于中”的基调。由于历史的积淀与政治的影响,学校德育常常被思想政治教育代替,教学被简化、窄化为传递或
<正> 一、数控机床对导轨的要求数控机床具有高速、高效、高精度的特性,要求导轨能保证移动部件对指令信号作出快速响应,移动精度高,位置稳定性好,无低速爬行现象,抗振性好,
介绍了玻璃马赛克电熔工艺的试验研究结果和国内第一条马赛克全电熔池窑生产线的应用情况,指出该工艺具有热效率高、电耗低;熔制气氛稳定、产品色差小;原料挥散少、无环境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