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世界上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据统计,全世界约有3亿人患哮喘,我国估计约有3000万哮喘患者,而且哮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呈不断上升趋势。目前哮喘尚不能根治,但根据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最佳哮喘控制”(GOAL)显示,对哮喘患者按照指南进行分级及维持治疗,在1年研究期内,近80%患者可达到哮喘的良好控制。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一项最新发表的亚太地区哮喘观察研究显示402位中国哮喘患者中部分控制率和控制率分别仅为56%和2%,表明我国哮喘控制水平堪忧。影响哮喘控制水平和严重程度的因素很多,按照GINA指南推荐制定患者的治疗方案对达到高水平的哮喘控制及提升患者对哮喘控制的信心非常重要。然而,我国很少有对新诊断哮喘患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以及相应的处方药物和治疗效果的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调查我院呼吸门诊和哮喘门诊就诊的70例新诊断哮喘患者的发病和治疗情况,旨在了解新诊断哮喘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严重程度,评估按照gina指南规范化治疗12周的临床疗效,并与本院2012年调查中的非规范化治疗的哮喘患者资料进行比较,为将来更好地开展哮喘防治工作提供更多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门诊和哮喘门诊就诊的70例新诊断的哮喘患者。1.入选标准:年龄≥18岁;3个月内新诊断并且未用吸入激素治疗的哮喘患者,以上患者的诊断均符合2012年gina指南和2008年中国哮喘防治指南制定的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过去的90天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者。3.入选时收集内容:(1)基本资料及危险因素: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是否有吸烟史、哮喘家族史、是否合并变应性鼻炎、诱因等;(2)哮喘严重程度:评估标准参照2006年gina指南制定的哮喘严重程度分级标准;(3)哮喘控制水平评估:评估标准参照2012年gina指南制定的哮喘控制标准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4.规范化治疗及其疗效的评估:入选后按照gina指南进行规范化治疗。患者每4周复查1次,共3次,12周。复查时收集内容:(1)哮喘严重急性发作情况:此研究哮喘严重急性发作定义为需要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3天,或因哮喘加重导致的急诊就医或住院;(2)哮喘控制水平评估。5.新诊断组和对照组的哮喘控制水平比较:新诊断组为本研究中的完成了12周规范化治疗的哮喘患者,共56例;对照组为本院2012年调查中的未接受规范化治疗的哮喘患者,共79例。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患者基本资料、危险因素和严重程度:入选的70例新诊断哮喘患者中,吸烟者占30%,其中17.1%的患者仍吸烟,12.9%的患者已戒烟;70%的患者不吸烟。35.7%的患者有哮喘遗传家族史,55.7%的患者合并变应性鼻炎。常见诱因有呼吸道感染(95.7%)、烟雾(72.9%)、气温改变(60%)、运动(55.7%)、尘螨过敏(38.6%)、花粉过敏(14.3%)和剧烈情绪波动(10%)。入选时患者哮喘严重程度评估为轻度持续占4.3%,中度持续占31.4%,重度持续占64.3%,其中中重度持续哮喘患者占95.7%。2.患者治疗依从性、哮喘严重急性发作和哮喘控制的情况:(1)入选的70例患者中,只有56例接受了12周规范化治疗,失访14例(20%)。失访患者中有4例治疗不到4周,自觉治疗方案无效,退出研究;8例自觉治疗有效,但因工作忙,未来复诊;1例自觉治疗有效,但由于经济原因,不能接受继续治疗;1例听信他人建议采取偏方治疗,退出研究。(2)规范化治疗的56例患者调查期间内均无哮喘严重急性发作。(3)入选患者随着接受规范化治疗时间的延长,达到哮喘控制的比例逐渐升高,至规范化治疗12周后,按照gina指南临床控制标准,哮喘控制比例达到了78.6%,按照act评分良好控制以上的标准(act≥20分),哮喘得到完全控制和良好控制的比例达到了98.2%。3.新诊断组和对照组的哮喘控制水平比较:按照gina指南临床控制标准和act评分良好控制以上的标准,新诊断组患者的哮喘临床控制和良好控制以上比例分别为78.6%和98.2%,均优于对照组的20.3%和44.3%(p<0.01)。结论:大多数新诊断哮喘患者的病情较重,但经过12周的规范化治疗,78.6%的患者可以达到哮喘临床控制,达到临床控制的患者严重急性发作的几率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