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黄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er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渤、黄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测定了渤、黄海135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Hg、Cu、Pb、Cd、Cr、Zn及As共七种重金属的含量。利用激光粒度仪测定了渤、黄海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并分析了渤、黄海沉积物粒度特征。同时测定了渤、黄海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为了研究渤、黄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的控制因素,探讨了各重金属元素间的相关性,重金属元素含量与沉积物粒度间的关系、重金属分布受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及陆源污染物质输入的影响。应用单因子评价法、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渤、黄海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沉积物组成上渤海海域表层沉积物主要为粘土质粉砂、砂质粉砂、粉砂质粘土和粉砂质砂;黄海中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主要为粘土质粉砂、粉砂和砂质粉砂。渤海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平均质量分数由高到低(mg/kg)排序为:Zn (54.47)> Cr (34.87)> Pb (20.78)> Cu (18.75)> As (5.59)> Cd (0.27)> Hg(0.07)。渤海湾、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渤海中部海域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黄海中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平均质量分数由高到低(mg/kg)排序为:Zn (44.16)> Cr (37.85)> Pb (18.37)> Cu(17.69)> As (5.52)> Cd (0.17)>Hg (0.04)。山东半岛近岸海域重金属相对含量较高,近岸以外海域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除Hg外,其他重金属元素与TOC含量表现出一定正相关性,表明TOC含量(%)是控制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的重要因素。单因子评价结果表明,渤海海域和黄海中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Hg、Cu、 Pb、Cd、 Cr、 Zn、 As的单因子评价均值均小于1,个别站位Hg、Cu、Pb、Cd、 Cr、Zn处于中污染状态,锦州湾38号站位Hg、Cd处于高污染状态;表明研究海域大部分表层沉积物未受或微受重金属污染,处于清洁或尚清洁状态。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渤海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u、Cd、 Cr、Zn、As基本为无污染水平,Pb为轻度污染水平,Hg为偏中度污染水平。黄海中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Hg、Pd、Cr、Zn、As基本为无污染水平,Cu和Cd为轻度污染水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表明,渤海海域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r为:Cd (16.12)> Hg (10.7)>Pb (4.16)> As (3.73)> Cu (3.12)> Cr (1.16)> Zn (0.68)。38号站位海域处于强综合生态风险,其他站位生态风险处于轻微水平。黄海中北部海域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r为:Cd (10.16)> Hg (6.53)> As (3.68)> Pb (3.67)> Cu (2.95)>Cr (1.26)> Zn (0.55)。黄海中北部海域潜在生态风险较低。
其他文献
纤维素是D-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组成的线性大分子,它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并且是自然界中含量最高的多糖类物质。纤维素应用广泛,特别是作为可再生的碳源和能源,已成为基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