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研究从定性向定量转变,自然资源的价值评估已有了较深地研究。但一直以来,对于人文资源的经济价值评估却缺乏理论和实证上的探讨与分析。此外,国内关于宗教旅游或宗教旅游资源的研究,几乎都只停留在定性的文字描述阶段,缺少对宗教旅游资源进行定量研究,至于对宗教旅游资源价值的货币化评估研究则更是无人问津。因此,本文指出与自然资源一样,人文资源也有经济价值,用于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基础和评估技术同样适用于人文资源,并选取甘肃省夏河县的拉卜楞寺——宗教旅游资源作为研究对象。
首先,本文介绍了景区的资源特征和区位条件并通过实地游客调查获取的资料对景区客源市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拉卜楞寺景区游客的地理集中指数较小即客源较分散;游客性别构成,男性略比女性多些,但相差不大;年龄构成以中、青年游客为主;受教育程度构成中,高学历(大专、本科以及本科以上)的比重较大;职业构成则以学生、企事业管理人员、教师及专业技术人员(医生、律师、司机等),公务员为主体;游客月收入构成中无收入和高收入群体占了绝大部分。
其次,本文构建了人文旅游资源的价值分类系统,提出用于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基础和评估技术同样适用于人文旅游资源。
最后,采用国际上流行的TCM和CVM对拉卜楞寺的旅游价值及内在价值进行了评估,利用交叉分析和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详细分析了各因素对支付意愿及WTP值的影响。计算得出,2005年拉卜楞寺的旅游价值为5.48亿元,内在价值为2.8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