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力和国际市场占有率成为一国科技实力的重要衡量指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中国的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弱,而日本作为世界科技强国之一,积极开展中日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有利于中国学习日本先进技术,增强科技实力,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本文的写作目的是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不同时期导致的中日高新技术产品双边贸易变动的原因,针对不同时期阻碍两国贸易增加的不利因素,为进一步开展两国之间的贸易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对中日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CMS(恒定市场份额)模型,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探索不同时期中日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增长的动因。首先,定性分析中日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发现虽然中日两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规模增长迅速但一直保持贸易逆差的状态,且贸易领域比较集中,主要集中计在算机与办公设备和电子通信类产品上,中国仍然是日本高新技术贸易的重要伙伴。其次,运用CMS(恒定市场份额)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基于1997-2013年UN Comtrade相关数据,分别从高新技术产品的总量贸易层面和细分产品贸易层面,对影响中日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变动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出口竞争力的增强是中国对日本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的关键要素,而市场需求的扩张则是日本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扩大的主要诱因,同时,不同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增长因素存在明显差异。最后,根据制约中日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的因素,提出改善两国未来两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虽然高新技术产品领域的研究文献颇多,但专门研究中日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文献比较少,且研究重点主要在中日高新技术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及产业内贸易方面,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实证的角度,运用CMS模型从总量贸易和分类贸易两个层面对影响1997-2013中日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的变动因素进行分段分析,从结构效应、竞争力效应和交叉效应然三个方面对贸易变动的因素进行具体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