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琉璃渠村公共空间研究

来源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wc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门头沟区作为北京的西部屏障,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纯朴,文化传承源远流长,是北京地区人类活动最早的区域之一。北京联系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的“京西古驿道”在该区穿过,正是依托古驿道,形成了很多极具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的古村落,成为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村落多为明、清时期就已建造,个别村落已逾千年,形成了一片极具文化价值的古村落群。在这些古村落中,琉璃渠村于2007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琉璃渠村位于北京京西门头沟区龙泉镇,背靠九龙山,前临永定河。该村以悠久的历史及琉璃烧造技艺闻名于国内外。村内民居建筑依山势而建造,现存有多处古建筑文物及遗址,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及实地调研测绘等方法研究北京琉璃渠村公共空间构成要素及公共空间形态的特征等,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及研究来发掘古村落的历史与科学价值,探索人的行为活动与村落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   全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绪论。提出了研究琉璃渠村公共空间的目的和意义、研究范围及相关概念的界定,并对国内研究现状进行概述。   第二章:琉璃渠村的形成与影响因素。主要是对琉璃渠村的自然条件与历史沿革的研究与分析。   第三章:琉璃渠村公共空间之物质形态特征。通过研究村落轴线、街道巷道、节点、广场构成要素,剖析琉璃渠村整体公共空间形态特征,为下文的研究做铺垫。   第四章:研究琉璃渠村公共空间中人之行为活动特征。   第五章:解析琉璃渠村公共空间感知与审美。从审美对象和审美性质的角度分析琉璃渠村公共空间美感的源泉和发生机制。最后是文章的结论部分。   其中第一章和第二章是论文的理论考察与前期研究部分;第三、四、五章是文章的重点章节,三、四章属于对琉璃渠村公共空间的客观实态研究,第五章是从主观角度对空间审美的分析。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上升到生态安全问题的层面。但是人们对于景观的生态安全和与城市空间格局的关系仍然没有深
本文以城市线性空间为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城市线性空间的构成要素、构成方式,以及人对其的感知方式这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最后全部综合到人的感受上对线性空间进行解析
工业园是19世纪末工业化国家作为一种规划、管理、促进工业开发的手段而出现的。作为工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工业园区在降低基础设施成本,刺激地区经济发展,向社区提供各种效益
随着经济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物质需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类型的商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伴随着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兴起,各地都希望从文化产业中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乡村建设,有许多乡村实际面临人口外流、基础设施不足、发展缓慢、生活环境特色缺乏、村落空间活力匮乏等课题,导致乡村边缘化发展。
学位
城市湖泊风景作为构建城市山水园林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城市中最具有活力的地区之一,是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城市
城市规划作为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其在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当然也是责无旁贷,尤其是基于城市土地利用的
当前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中国建筑的表现也可谓纷繁复杂。一方面,视觉文化下,建筑表现的奇观性日益成为一种潮流,建筑都开始求大、求怪;另一方面,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