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G-L理论对二硼化镁超导电性的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kent1021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尼斯发现超导电性以来,超导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1986年发现了高温氧化物超导体以后,在凝聚态物理学界掀起了研究高温超导的热潮。中国在研究高温超导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2001年1月,日本物理学家宣布二硼化镁具有超导电性,而且超导转变温度高达39K。这一发现再次把超导研究推向了高潮。 本论文主要用京兹堡-朗道理论来研究超导体MgB2的超导电性。在第一章中,我们简要的回顾了超导发展的历程,介绍了BCS理论、京兹堡-朗道理论、G-L方程的解法极其主要结论和二带模型。在第二章中,我们比较详细的介绍了MgB2超导体正常态和超导态的基本性质,其中包括同位素效应、霍尔效应、压强效应、临界磁场、相干长度、掺杂效应等。研究表明,MgB2超导体存在两个超导能隙。第一个能隙大约在38.6K附近,呈现各向异性;第二个能隙大约在12K附近。由此我们可以用二带模型来描述MgB2体系的超导特性。在第三章中,通过G-L理论来研究了相干长度ξ(T)、伦敦穿透深度λ(T)以及京兹堡-朗道参量κ(T)=λ(T)/ξ(T)在Tc附近对温度T的依赖关系。理论计算结果与MgB2样品的实验数据符合的很好。同时与单带G-L理论算出的结果作了对比,对比发现二带G-L理论更能精确描述MgB2的超导电性,在第四章中,考虑带间相互作用,在弱耦合极限下,得到二带s-波超导体临界温度Tc的公式及同位素效应指数。在这里,耦合相互作用在每一个带中包括两部分: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和非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当Tc≈40K时,在弱耦合机制中得到MgB2的同位素效应指数α=0.3,并且带间电子-声子相互作用比非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对同位素效应指数的影响大。
其他文献
许多光学系统为了实现像的旋转、不同光路的叠加以及激光腔的折叠等,其光轴都是弯折的。即在光学系统中会遇到很多倾斜入射的光学元件。当光倾斜入射时,由于两个偏振状态(S偏振和P偏振)的反射率、透射率和相位移动不同,因此在反射光和透射光中会产生偏振效应。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偏振效应是必须消除或减少的。消偏振膜的设计一般采用四分之一膜堆优化方法,其设计结果都是膜层厚度偏厚,这样薄膜镀制时间会偏长,同时也会
铁电类晶体以其具有较大的电光系数而成为重要的非线性光学材料,并在光折变非线性光学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铁电材料在体光学非线性效应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已得到空前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