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公共艺术是城市形象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地铁壁画作为人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公共艺术形式,是传播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本文通过对北京地铁壁画全样本定量、定性的综合分析,得出从1984年北京地铁第一幅壁画建成至今,北京地铁壁画呈现出由单一主题到多元主题、由写意到写实、由依赖创作到依赖技术和由中间色为主体到暖色为主体的视觉转变。而其反映出的北京城市形象也经历了“昂扬的北京”(1980-2000)、“探索的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艺术是城市形象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地铁壁画作为人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公共艺术形式,是传播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本文通过对北京地铁壁画全样本定量、定性的综合分析,得出从1984年北京地铁第一幅壁画建成至今,北京地铁壁画呈现出由单一主题到多元主题、由写意到写实、由依赖创作到依赖技术和由中间色为主体到暖色为主体的视觉转变。而其反映出的北京城市形象也经历了“昂扬的北京”(1980-2000)、“探索的北京”(2001-2009)、“现代化的北京”(2010-今)三个发展阶段。从国际、国内两个视角来看,北京地铁壁画建构的北京形象实现了由自信到友善、由崇古到尚今的变化,整体形象呈现出“文化古都—现代新城”的变迁趋势。基于北京地铁壁画中是否存在文字符号的判断,可将北京地铁壁画分为纯图像壁画和含文字壁画两类,通过对这两类地铁壁画的个案研究可得:第一,北京地铁纯图像壁画通过地域性视觉符号、民族性视觉符号和现代化视觉表达分别建构着特色北京、文化北京、先进北京的形象。第二,北京地铁含文字壁画数量少,其中的文字通过突出表达、解释说明、加强渲染三种方式,让北京文化古都的形象更立体、更多维、更深入人心。在对北京地铁壁画和北京城市形象建构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城市日常生活空间的视觉文化与城市形象建构的相互关系,明确了北京地铁壁画对城市形象的四种建构路径,并反向思考了北京城市形象对地铁壁画的影响,进一步推演出城市日常生活空间的视觉转向与城市形象的建构关系。最后,本文认为北京地铁空间视觉文化建设当下还存在手段单一、覆盖面小、同质化程度高等问题,通过借鉴地铁空间视觉文化建设较发达国家的经验,针对北京地铁视觉文化建设的不足之处提出解决建议。
其他文献
乌丹蒿(Artemisia wudanica),差不嘎蒿(A. halodendron)和白沙蒿(A. sphaerocephala)是同属于蒿属龙蒿组的半灌木蒿类,前两者是科尔沁沙地固有种,而白沙蒿是飞播种,三种植物
目的:垂体腺瘤是最常见的鞍区肿瘤,虽然形态学上表现为良性肿瘤,但其生物学行为往往似恶性肿瘤,肿瘤的侵袭性是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早期确诊,并选
<正>作为G20协商机制最重要的一项配套活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简称B20峰会)于9月3日-4日在杭州举行。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全球工商界精英围绕"创新全球经济增长方式""推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过历史和现实考验充分证明了自身的时代价值,但在建构关于当代世界发展状况的解释和说明的概念性叙述的国际话语体系上仍有所欠缺。本文以传播学理论
事务所简介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LYCS Architecture)是一家创立于2010年的国际新锐建筑设计事务所。事务所基于数字城市建筑设计平台,对中国城市发展和建筑问题进行批判性研究
协调控制系统是电网和火电机组之间的联系者,更是火电机组正常运行的核心控制系统,机组和电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都直接受其影响。而一次能源的日渐短缺却给发电行业带来很大的
小麦/玉米/大豆套作体系是四川主要的旱作模式,研究大豆的生长动态,前作小麦氮磷肥和前期套作玉米对大豆生长、养分吸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解析套作大豆的增产机理,对实现该体
目的 自从1998年Fire等发现RNAi(RNA interferer)现象以来,短短的几年间人们对它的认识和应用速度是惊人的。RNA干扰是内源性或外源性双链RNA诱发的mRNA水平上的基因沉默机制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BhinekaTunggal Ik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含义因人而异。印度尼西亚拥有许多部落文化,而移民文化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印度尼西亚独立之前很久,这种文化
为了实现对设备电源的检测和控制,本系统以arduino为控制核心,采用无线测控技术,设计相应的硬件电路,应用指纹模块对电源开关的控制,以及电流监测模块对电源电流的监测,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