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党对自身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认识的历史考察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cui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关系着的党的先进性和力量源泉问题,决定着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深入系统地研究建国后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党的自身现代化,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中国政治的稳定,增强党的政治动员力、政治凝聚力、政治协调力和政治控制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文章共分为三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语。引言部分主要分析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内容。 正文部分由五章(二、三、四、五、六章)构成。第二章阐述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科学内涵,简要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自身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认识问题上的经验与教训。 第三章分析了建国初期(1949年-1956年)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面对建国后的新形势,党对自身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重新思考。 第四章着重论述了十年动乱前,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争论,划分两个剥削阶级和两个劳动阶级及开展“四清”和“五反”运动,导致党对“两个基础”的认识出现严重的偏移。十年“文革”时期,划分党内“走资派”,排斥知识分子,划分“红五类”和“黑七类”,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全盘错乱。 第五章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根据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对自身阶级基础认识的新变化和对自身群众基础认识的新飞跃。 第六章根据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自身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认识的曲折探索过程,得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依据。 结语部分总结了研究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刑法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和社会实践的不断进步,刑法保障人权的机能逐渐得到了重视,具体的人权保障机制也在逐步建构。在这一过程中,各国采用了很多措施,使一些轻微犯罪行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加速,城乡结合部在我国逐渐形成。然而城乡结合部是城镇化进程中的管理盲区,对完善城镇的经济,形象和居住环境都产生了障碍。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经济发
【摘要】 文章针对目前中学英语阅读和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阅读与词汇学习的关系,介绍了词汇学习的几种方法。特别强调了在语篇背景下学习和掌握词汇的重要性,旨在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 阅读 词汇 语篇  阅读理解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直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点。尽管如此,学生感到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  根据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学
网络空间表达已占据了表达的“半壁江山”,但是网络空间表达自由的保护与限制的平衡点在哪里以及如何放这个平衡点,即到底是保护多一点还是限制多一点以及如何保护、如何限制,一直困扰着各国对互联网的管理。本文在研究世界上其他主要国家的做法以及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立足本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适合我国互联网表达自由的规范模式及具体做法。认为政府规范我国网络空间表达自由应持宽容与合作态度,以此“态度”来修补我国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