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关系着的党的先进性和力量源泉问题,决定着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深入系统地研究建国后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党的自身现代化,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中国政治的稳定,增强党的政治动员力、政治凝聚力、政治协调力和政治控制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文章共分为三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语。引言部分主要分析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内容。
正文部分由五章(二、三、四、五、六章)构成。第二章阐述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科学内涵,简要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自身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认识问题上的经验与教训。
第三章分析了建国初期(1949年-1956年)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面对建国后的新形势,党对自身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重新思考。
第四章着重论述了十年动乱前,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争论,划分两个剥削阶级和两个劳动阶级及开展“四清”和“五反”运动,导致党对“两个基础”的认识出现严重的偏移。十年“文革”时期,划分党内“走资派”,排斥知识分子,划分“红五类”和“黑七类”,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全盘错乱。
第五章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根据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对自身阶级基础认识的新变化和对自身群众基础认识的新飞跃。
第六章根据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自身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认识的曲折探索过程,得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依据。
结语部分总结了研究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