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经皮冠状动脉再血管化动脉损伤后的过度愈合反应导致再狭窄,曾成为25年来限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发展的最大障碍。当支架置入将冠状动脉再狭窄降至大约15—30%时,支架内再狭窄(ISR),包括原发及新生内膜形成仍旧存在。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使干预再狭窄病理生理过程的药物能够在局部发挥作用而又避免了全身的毒性作用,已取得令人鼓舞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效果,微管抑制剂紫杉醇就是其中的一个。应用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试验ELUETS、ASPECT和TAXUS Ⅰ—Ⅳ均验证了其有明显抑制再狭窄的作用,但该药物洗脱支架的药物释放模式并不理想,在早期释放所携带药量的3—10%之后,大约有90%的药物仍残留于多聚物涂层内,而这些残余药物的远期影响目前尚无人知晓。研究改进涂层的药物释放特性,减少支架携载紫杉醇的剂量,从而有可能减少潜在的不良反应,如晚期血栓形成、支架贴壁不良等。另外目前DES均依赖进口,DES的国产化也势在必行。 目的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一种不同于目前TAXUS紫杉醇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