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本管理研究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328453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社会,世界经济已经从传统的市场经济时代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总需求和个人总需求已不能再完全用物质范畴涵盖。管理学者发现,现代企业的目的不应该只是追求经营绩效的提升,而更应该重视人员的满意度,增进组织全体人员的繁荣幸福。因为对一个企业来说,只有先拥有滿意的员工才能有满意的顾客,只有让员工有满意的工作生活品质,才能使企业员工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替企业创造绩效。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员工的满意度才能具有竞争优势,才能达成永续经营的目标。 纵观国外的企业管理理论发展历程,经过了从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到科学管理思想的迅速发展。从开始的将人看作是机器的附属品,发展到现在充分认识到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并提出了员工的个性需求和精神健康理论。 而在我国,由于受历史条件影响,研究企业管理理论的时间相对而言是短暂的,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与国外企业相比在管理经验和管理技术上都存在明显的差距。 然而在学习和引进国外现代管理思想的过程中,一些企业更多的是看到了自己与国外企业在技术上的差距而忽视了企业中人的因素,因而将注意力只放在了管理技术的引进上,结果导致了在管理中重物轻人的倾向得到了强化,反而丢弃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以人为本的思想。 没有文化底蕴的管理是不成功的管理,如果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只是简单的照搬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其结果必然会导致管理理论不符合我们的国情,实施起来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及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既要学习西方制度化管理的优势,实施组织化、科学化管理,又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的精髓,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以人为本的管理,涉及到人的培育与成长,人的选聘与任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以及员工参与管理、人际关系、团队建设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它们又受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技术的、心理的等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又相互交织。因此说,人本管理,是一项多目标、多因素、多功能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有效地进行人本管理,关键就在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环境,使每一个员工不是处于被管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美好生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现代社会尤其推崇“和谐”的企业发展观,认为和谐是一种稳定状态,是人类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谐社会应该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并进的社会,而企业内部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部分,并与之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做大做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发展的目标,但同时,企业在发展中也要担当起其应尽的社会责任。“人本、团队、和谐”才是现代企业哲学的核心思想。企业只有寻求“社会、股东、客户、员工”这四方面的和谐与平衡,才是一种稳定的状态,才是企业的最高追求。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细胞,社会的和谐发展不可能离开企业的积极参与,也只有所有企业和组织的和谐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信任既影响旅游者的出游决策和到访意愿,同时也关系到旅游目的地的长远发展,研究意义重大。近年来越来越激烈的区域旅游竞争,促使旅游目的地形象和旅游品
节俭式创新是新兴市场的一种创新类型,通过文献回顾梳理节俭式创新的缘起、内涵、国内外现有研究,对该领域进行了初步探索,并为节俭式创新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