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密实混凝土是一种无需振捣,在浇筑工程中仅靠自身重力便可达到自密实的混凝土,而钢纤维混凝土是一种通过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加各种类型的钢纤维获得的高力学性能的混凝土,为了同时满足混凝土的高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应运而生。然而普通的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由于加入的钢纤维长径比较大,当掺量超过2%后便会严重影响拌合物的工作性能,此外,传统的钢纤维混凝土的胶凝材料通常只使用水泥或者部分掺量的粉煤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密实混凝土是一种无需振捣,在浇筑工程中仅靠自身重力便可达到自密实的混凝土,而钢纤维混凝土是一种通过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加各种类型的钢纤维获得的高力学性能的混凝土,为了同时满足混凝土的高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应运而生。然而普通的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由于加入的钢纤维长径比较大,当掺量超过2%后便会严重影响拌合物的工作性能,此外,传统的钢纤维混凝土的胶凝材料通常只使用水泥或者部分掺量的粉煤灰。本文在此基础上,选用了一种长度为6mm,宽度仅为0.2mm的超短超细的钢纤维来替代普通钢纤维,并采用了Ⅰ级粉煤灰和S95矿渣粉两种矿物掺合料来替代部分水泥的用量,并对该种复掺型超短超细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各项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做出了分析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基于自密实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通过确定超短超细钢纤维掺量的增加比例和两种矿物掺合料的不同添加形式,确定了本文所研究的复掺矿物掺合料的超短超细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配比,以超短超细钢纤维掺量和掺合料添加比例为变量,共25组配合比。(2)以单掺30%粉煤灰的超短超细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评判标准和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做出了详细的介绍,并且通过120个不同大小尺寸的混凝土试块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分析了7d和28d在不同超短超细钢纤维掺量下,单掺30%粉煤灰的超短超细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超短超细钢纤维掺量为6%时,单掺粉煤灰的超短超细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各项工作性能均满足要求,力学性能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3)首先对单掺30%矿渣粉的超短超细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做出评价,并通过120个不同大小尺寸的混凝土试块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分析了7d和28d在不同超短超细钢纤维掺量时,混凝土各项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并将单掺矿渣粉和单掺粉煤灰的超短超细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各项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掺Ⅰ级粉煤灰的混凝土拌合物粘聚性能更好,抗拉强度更高,单掺S95矿渣粉的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更好,28d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更高。(4)以掺合料总量为30%的复掺掺合料超短超细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为研究对象,通过180个不同尺寸的混凝土试块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详细分析了在不同的矿物掺合料和超短超细钢纤维掺量下,混凝土各项工作性能和28d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最后将复掺与单掺掺合料的超短超细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进行各项性能对比,总结分析了超短超细钢纤维和矿物掺合料掺量对超短超细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超短超细钢纤维掺量逐渐增大,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各项性能影响变小。
其他文献
使用超高性能混凝土代替普通混凝土,可以解决传统混凝土桥面板自重大、耐久性差、负弯矩易开裂等问题。目前UHPC桥面板的应用仍处于初始阶段,更多合理的UHPC桥面板结构形式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依托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西藏地区新型装配式钢-砼组合梁研发”(XZ202001ZY0054G)、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考虑界面疲劳损伤的UHPC加固混凝土桥梁结构力学行为研究”(52008066),探
跨座式单轨交通属于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种,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而单轨轨道支座作为单轨梁的传力装置,作用于单轨直线梁和曲线梁的支承,需同时承受单轨列车高速运行所产生的的多种组合荷载。为保证轨道车辆行驶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单轨支座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适应梁体位移和环境变化的性能要求。本文基于计划投入使用的新型轻轨PC梁活动支座,采用了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工作适应性与静力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主要开
传统的桥梁检测方式难以满足如今快速和高效率的检测需求,随着数字图像处理和智能图像识别技术的出现,解决了传统检测方法的缺点。利用无人机进行桥梁检测可以很好地避免上述问题,从而实现桥梁外观检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和无人机桥梁裂缝检测研究方法。首先是无人机路径规划,对桥面表面全覆盖拍摄,利用图像处理算法和设计的系统求取裂缝特征值,建立桥梁三维实体模型,进行检测结
人们常通过水处理技术开发,并使用自然界中的水资源。生活饮用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给水处理厂中,混凝药剂的投加量对净水处理的出水水质影响至关重要。目前给水处理厂中混凝药剂投量主要是靠人工确定,存在滞后性和不确定性,尤其在原水水质和流量突变的情况下,混凝剂投量过少会影响水处理的效果;而过量的混凝药剂会致混凝药剂消耗量和生产成本增加,同时存在金属离子超标的水质风险。为确定最优的混凝药剂投加量,
转体施工是跨越河流沟壑,尤其是既有线路的连续刚构桥梁的重要施工方法。转动体重心和转铰中心轴之间的偏心距是影响转体顺利和转动过程安全的重要因素,因结构异形、跨径不对称以及曲线线形导致的非对称结构的转体施工受偏心距影响更甚,尤以曲线连续刚构桥梁为典型。本文以曲线连续刚构为主,研究了导致转动体偏心距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方式,分析了曲线连续刚构大悬臂状态与成桥状态的偏心距变化,由此提出了利用偏心状态主动控制撑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季节性冻土地区的铁路和公路隧道不断增多,国内众多季节性冻土隧道运营状态表明,冻害广泛存在。在以往的季节性冻土隧道建设中重点关注隧道结构和围岩温度分布,冻害本质是水热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进一步明确季节性冻土隧道水热力演化规律,论文开展室内试验,推导水热力控制方程,进行数值模拟验证理论模型和试验模型。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论文基于多孔介质理论和基本假设,推导了
依托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考虑PCSS剪力键复杂多维受力影响的全装配式组合梁力学行为研究”(cstc2020jcyj-msxm X0062),为研究PCSS剪力键中核心混凝土约束、界面摩擦对抗剪刚度和装配式组合梁抗弯刚度的影响,本文在开展不同界面大小影响下的PCSS剪力键推出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界面和组合梁掀起力影响参数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而揭示了各影响参数对PCSS抗
本文以重庆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研发的新型单轨支座为研究对象,分别考虑支座用于停车线与正线的实际条件,结合相应的疲劳研究方法,开展支座疲劳试验研究。根据疲劳试验数据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评价该型支座疲劳性能,确定该支座的适用线路,并为该支座的后续改进与优化提供研究基础,主要内容如下:(1)根据相关规范和项目要求的单轨线路运行计划与编组形式,确定出分析新型单轨支座的标准疲劳载荷以及列车在停车线和正线上的运营
大跨悬索桥作为目前跨越能力最大的桥型,其结构复杂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区域交通量的增长,大桥会因设计、材料、建造缺陷以及运营、养护的整个生命周期各类不可预见的影响因素而产生影响桥梁安全及健康状态的各类性能退化或病害。因此,构建桥梁运营期间的合理健康监测系统及开展基于健康监测数据的综合状态安全评估,对于保障桥梁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悬索桥健康监测系统的传感器特点、报警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目前我国的科技创新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从创新资源来看,我国的创新型企业还处于偏少的局面,创新型人才也是极度匮乏。部分区域受制于政策,体制机制以及创新观念的影响,对创新的投入以及创新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对于创新环境的建设以及创新资源的引进还没有正式开展,导致区域整体的创新水平不是很高。在上述背景下,本文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尝试探讨我国区域知识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率的价值链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