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爆发于2007年的美国金融危机给全球的经济造成极大的冲击,此次大震荡的余波至今仍远未能平息,接踵而来的种种事件,诸如欧元体系经济的萎靡不振、希腊和迪拜相继爆发的债务危机、美国饮鸩止渴式的量化宽松“疗法”等等,处处都显露出此次经济危机的阴云仍未能完全散去。造成此次全球金融大风暴的原因很多:金融创新的风险被低估、金融监管的不到位、部分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贪婪腐败…… 但究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美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资本渐渐脱离产业领域在实体经济外“空转”产生了过多的虚拟经济泡沫,从而导致全球经济体系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前车之覆轨,后车之明鉴。在经济高速发展、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我国,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情况又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推进我国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更加紧密融合是否有更好的措施,未来我国产融结合的趋势又将如何……这一系列问题正成为越来越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通过对一系列相关文献的研究我们发现,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乃至整个经济的影响都远远大于产业资本对金融资本和整个经济的影响。因此本文从金融资本为主结合方的角度出发,对产融结合进行熵变解析。利用耗散结构的熵变理论构造支持熵、压力熵、外部影响熵三个指标,并结合1998年-2009年这十二年期间我国各项贷款、固定资产投资额、企业债发行额、股票成交金额、债券成交额、证券投资基金成交金额、5年期存款利率,原材料等购进价格指数和关税共9项变量探讨我国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发展趋势和现实情况。并着重从支持熵和压力熵这两个决定性的子系统着手,建立了支持熵与压力熵二者之间协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这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进行具体的测算。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加具体直观地了解我国产融结合的实际情况并预测未来的趋势,从而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影响我国产融结合健康发展的各种要素,同时也为我国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并且为耗散结构理论在经济学研究中向具体化、系统化和实证化方向发展提供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