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放射治疗(radiotherapy,RT)是目前乳腺癌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在于利用放射线杀死肿瘤原发灶或转移灶局部的肿瘤细胞。保乳术后或淋巴结阳性患者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不仅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还可以减少远处转移并改善长期生存。然而,放疗抵抗(radioresistance)现象削弱了RT对乳腺癌患者的疗效;RT作为一种损伤因素是否会对肿瘤细胞的表型或基因组产生作用,从而使其生物功能发生改变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RT是否会刺激正常的表皮细胞转变为恶性肿瘤细胞而引起的继发肿瘤尚存在争议。研究乳腺癌放疗抵抗的生物学机制并找出相应的治疗靶点是目前提高放疗疗效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肺癌的治疗中,在EGFR突变患者中,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药物联合放疗,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在放疗后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其复发是否与EGFR通路有一定的关系、RT在EGFR通路的改变上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在乳腺癌患者中应用TKI类药物是否也能够增加放疗的敏感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方法:1.通过多次重复小剂量X-Ray照射,建立永生化乳腺正常上皮细胞系MCF-10A的放疗耐受细胞系。2.应用Nikon倒置显微镜(TE2000-U)观察照射后细胞形态的变化。3.通过CCK-8增殖试验,二维克隆形成试验、EDU细胞增殖实验研究放疗耐受的细胞系的增殖能力的变化及其应用表皮生长因子(EGF)、TKI类药物和EGFR磷酸化抑制剂AG1478对细胞增殖的影响。4.通过细胞划痕试验、Transwell实验研究放射耐受的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及表皮生长因子(EGF)、TKI类药物和EGFR磷酸化抑制剂AG1478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5.通过细胞流式试验检测放射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以及TKI类药物和EGFR磷酸化抑制剂AG1478对细胞周期的影响。6.通过Western Blotting技术验证放疗耐受的细胞系EGFR的表达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1.建立细胞株:成功建立耐受10Gy X-Ray的细胞株MCF-10A-10Gy。2.细胞形态的变化:形态趋向间质细胞样发展,MCF-10A-10Gy形态变细变长,细胞伪足增多变长,细胞核所占细胞比例增加;细胞之间的联系变少,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距离增大且细胞分布均匀,细胞不再呈扎堆性生长。细胞正常的生长与增殖不需要EGF的添加。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变化:MCF-10A-10Gy细胞增殖减慢,迁移能力增强,应用TKI类小分子药物和EGFR磷酸化抑制剂AG1478处理后,细胞增殖减慢,迁移能力减弱。4.细胞周期的变化:照射后,处于G1期的细胞所占比例增多,应用TKI类小分子药物和EGFR磷酸化抑制剂AG1478处理原始细胞MCF-10A后,处于G1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多。5.EGFR下游通路及E-cad表达的变化及其关系:照射后细胞EGFR下游Akt通路异常活化;E-cad表达下调,且与Akt的活化呈负相关。EGF刺激后,原始MCF-10A EGFR下游通路活化,E-cad表达下调。研究结论:1.X-Ray有可能引起永生化乳腺上皮细胞MCF-10A EGFR-Akt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其生长不再依赖外界EGF的作用;2.照射后,MCF-10A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上皮细胞标记物E-cadherin表达明显下调,细胞形态向间质样细胞形态发展;3.照射后,MCF-10A增殖能力减弱但迁移能力增强,并且这一效应能够被EGFR及Akt磷酸化抑制剂所阻断;4.照射后,细胞周期明显阻滞在G1期,G1期所占比例增高,提示细胞对照射的敏感性降低。5.在乳腺癌中应用EGFR靶向药物,有可能在放疗耐受后EGFR存在自我激活的患者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