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象与现实——《国王的人马》中杰克的精神困境在拉康“镜像”中的投射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yong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伯特·彭·沃伦是美国新批评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创作的小说《国王的人马》更是引起了热烈的反响,成为现代美国文学的经典著作,奠定了他在文坛上的至高地位。《国王的人马》发表于1946年,它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州长休·伊顿的经历为素材,塑造了威利这一政治人物的形象,而被很多人认为是传记体小说,把研究方向仅仅局限于权利争斗的政治生活方面。也有一些评论家从新历史主义﹑救赎及原罪的观点入手,对自我认知方面做了一些研究。笔者认为,作者在书中所塑造的精神困境也是本书的发光点之一。在这部政治小说中,沃伦把每个人物的精神困境描写地淋漓尽致。本论文从拉康镜像理论角度分析叙述者—杰克的精神困境,揭示个人重构的必然性。本文讨论了杰克精神困境产生的根源及其发展过程, 杰克被镜中的“他者”形象所诱惑,为了打破自身的缺失感而盲目认同,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精神困境,成为一个分裂的主体。杰克把镜像中的“他者”形象认同为自己,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他是一个不完整的个体。在生存环境与自我意识对立的情况下,如何平衡自身与他者这两方面的矛盾成为本文的着手点。杰克在其心理发展过程中对“他者”这一镜像的过分追求以及对完美的要求是导致其精神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后来在经历了种种诱惑和挫折后,尤其是在死亡阴影的推动下,他最终完成了自我整合,使个人形象得以确立。 最后论文对杰克的自我重构和回归进行阐述,以期挖掘出作者创作这部小说的真实意图及其创作价值之所在。
其他文献
毕业设计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研究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多年来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存在实现形式单一、要求脱离实际、学生被动参与、教师态度消
经济全球化促使英语发展成了一门世界语,从而导致了各种英语变体的产生。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也不再被看作是仅有的两种标准英语,而只是两个国家使用的两种语言变体。英语在中国
本文以Traugott的主观化及语法化机制为理论框架,探究英语副词AGAIN的语义演变过程。前人多关注英语副词AGAIN的恢复性语义和重复性语义,仅少数学者涉猎该词的其他语义,未曾探讨
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英语教学飞速发展,越来越收到关注。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高职院校的多数学生专业课程成绩突出,但是英语成绩不尽人意。基于这种状况,他们的英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