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田径运动的发展历程和各类大型的田径比赛中,跳远项目不仅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普及性和观赏性而深受人们喜爱,而且对提高人们的爆发力和跳跃能力,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女子跳远项目发展起步较晚,但经过我国科研人员和教练员的辛勤探索和付出,女子跳远也创造出了辉煌的成绩,曾多次夺得亚洲各赛事冠军并打破亚洲记录,目前亚洲记录仍然是由我国运动员姚伟丽所创造。尽管我国运动员在各大赛事中取的了非常优异的成绩,但在跳远专项技术上仍然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保持着一定的差距。因此,研究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助跑和起跳技术,并通过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专项技术上做对比,有助于发现我国运动员的不足和缺陷;同时为使专家学者之后更深入的了解研究和教练员更加有针对性的训练,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技能水平,逐渐改进和完善跳远技术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该文以2018年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跳远决赛前八名运动员助跑最后5m和起跳技术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观察法、录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并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2018年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跳远前八名运动员在助跑最后5m步长变化特征上呈大→小趋势,即倒二步大于倒一步步长,但步长变化并不大,基本趋于一致的助跑节奏;在助跑步频变化上仅有三名运动员呈上升趋势,表现较为合理;助跑最后5米速度明显要小于世界优秀运动员,助跑速度较慢;踏板损失距离较为理想,尤其是泮××为0.10m,更是接近于世界优秀水平。(2)2018年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跳远前八名运动员的平均起跳时间为0.118s,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且有三名运动员的起跳时间为0.11s,显然要优于部分世界优秀运动员;起跳各时段时间分配表现不合理,即缓冲时间(T1)>蹬伸时间(T3)>转化时间(T2)。(3)2018年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跳远前八名运动员在踏板瞬间膝关节角度弯曲比较大,最大缓冲角度较小,离地瞬间蹬伸角度也较小;八名运动员着地踏板瞬间送髋动作不明显,不充分,起跳缓冲阶段髋关节伸展幅度小,普遍存在屈髋现象,不利于快速蹬伸;离地瞬间髋角偏小不利于运动员身体重心迅速前移,阻碍了起跳腿的的蹬伸速度;运动员在踝关节柔韧和力量上相对较差些,起跳蹬伸不充分。(4)2018年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跳远前八名运动员着地角平均值为61.88±2.64°,处于优秀运动员范围之内;蹬地角平均值为71.81±3.53,处于优秀女子运动员的蹬伸角范围之内;扇面角平均值为46.31±3.50,明显大于费尔歇模式合理扇面角范围;着地角偏小,蹬地角偏大导致运动员身体重心通过的位移距离相对长,造成扇面角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