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化视角下地方公共品供给的财政激励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FIDYRS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在历经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之后,地方政府在公共品供给领域的表现却并未得到认可。根据联合国发展项目的统计,2012年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699,在有统计指标的187个国家当中仅排名第101位,公众对于教育、医疗服务的提供不甚满意,而近年来冬天连续出现影响大范围国土的雾霾,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地方政府过分重视经济发展而导致环境恶化的代价。因此,如何优化地方政府在公共品供给领域的行为激励不仅是国内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中国提升财政治理能力的现实需要。诚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诸多方面都能影响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的行为激励,然而以亨利·乔治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思想和以Tiebout为代表的主流财政分权理论却都将这一问题的解决诉诸于房地产市场以及政府相关收入制度的建设上来,这充分说明了房地产市场在公共品供需均衡机制中承担着重要作用。正是基于这些研究的启发,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的地方政府建立了以房产税为基础的财政收入体系,作为地方公共品的主要融资机制。作为对照,中国在建国以后,囿于土地产权制度等原因,并未立即形成房地产市场。但是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土地市场化改革以及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之后,房地产市场开始发育并逐渐成熟;另一方面1994年财政体制改革对中央和地方的财权进行了重新划分,虽然并未开征严格意义上的房产税,但来自于房地产的财政收入(包括土地出让金以及房地产业相关税收)也日渐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权。至此,尽管具体收入制度不同,但中国和西方国家都以土地为基础构建了地方收入体系。这一系列的改革对于中国地方政府的行为激励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更进一步,房地产收入制度的区别是否导致了中、外地方政府在行为模式上的差异以及公共品供给激励的不同?这其中是否蕴含着中国地方财政制度的改进空间?本文致力于回答上述问题。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地方政府的收入制度是决定地方政府行为激励的重要因素。由于房地产能够作为公共品付费的载体,地方政府与房地产价值相关的租金、税收能够使地方政府产生内在动机去自发地回应居民需求;因此在以公共财政为导向的改革进程中,其可以作为地方财权建设的基础。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以现有资本化视角下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激励的研究为指导,结合中国房地产市场发育的现实背景,考察以土地出让为重要特征的地方收入制度如何影响了地方政府供给公共品的行为激励,最后为中国房地产财政收入制度的改革提出政策建议。全文共分8章,具体安排如下:第1章是引言,针对问题界定使用的主要概念,阐述研究假定与方法、全文框架以及主要的创新和不足。第2章为文献综述,首先梳理了地方公共品供给的财政激励这一视角的相关研究,之后重点综述了依托于房地产市场的资本化视角的财政激励。第3章是理论分析,在一个“需求表达—财政激励”的框架下,说明资本化是居民通过房地产市场表达公共品需求的过程,进而分析房地产财政收入制度如何对地方政府供给公共品形成财政激励。第4章通过考察中国房地产市场化进程以及财政体制变革(1994年分税制改革)对地方财权的界定,说明资本化视角财政激励机制在中国的适用性,并且已经逐渐成为主导地方政府行为的重要激励机制。第5章开始针对中国现实进行实证分析,本章主要是资本化效应存在性的检验,从而为财政激励的产生提供前提条件。第6章是财政激励效应的实证分析,由于公共品资本化效应的存在,地方政府具备动机通过提供好的公共品吸引人口流入,以增加土地出让金以及房地产业税收等相关财政收入,但土地出让金对于教育支出的激励作用并不明显。第7章是案例分析,通过对厦门市PX项目事件的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开发前后具有不同的财政激励,这说明现有的房地产财政收入制度仍然存在激励改进的空间。第8章总结全文,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开征房产税,实现从交易型向保有型“溢价回收”制度的转换,对于完善中国地方政府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的创新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本文对中国地方公共品供给激励的研究有一定的补充和推进。伴随着经济结构和财政体制的演变,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发育以及分税制改革对于地方财权的重新界定,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已经发生改变。地方政府有动机利用资本化原理,通过为居民提供基础设施、教育等公共品来吸引人口流入,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将满足居民公共品需求与自身财政利益统一起来,而不仅是出于吸引资本促进辖区内经济增长的考虑。第二,由于房地产财政收入制度的不同,财政激励的效果会存在差异。与西方保有环节的房产税不同,中国以土地出让为主的财政收入制度呈现出明显的交易型特征,本文结合这一中西房地产财政收入制度的关键差异,通过案例分析,解释了城镇化背景以来中国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说明在土地、房产交易前后,中国地方政府对于公共品供给具有不同的努力偏好,这不仅导致了地方政府在公共品供给中时空维度的激励扭曲,阻碍了地方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进一步转型。第三,本文从财政激励的视角考察了地方政府的公共品供给激励,将地方财政的收支活动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进行分析,以增进地方政府满足居民公共品需求的努力为导向,为地方财权配置提出了一种标准化分析框架。说明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应该设计一种居民为公共品“付费”的收入制度以对地方政府的行为形成持续性的财政激励,使地方政府满足居民公共品需求的偏好与自身财政利益实现一种激励相容。
其他文献
期刊
反倾销税是各国反倾销手段中最具有杀伤力的武器,本文介绍了GATT/WTO关于反倾销征税的基本规则以及中外反倾销立法的基本情况,深入分析了中国企业面临国外反倾销的原因、提出了
微生物检测在医疗诊断、食品安全、发酵工程、微生物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检测主要体现两个方面:微生物的判断和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测量。微生物的生长通常伴随
就业的问题是如今全社会探讨的重点问题,怎样增进就业,怎样发展就业,怎样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是所有人都十分关切的一个问题。就业问题不仅是国家民生问题,更是维系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我国的中职学校学生在针对他们就业形势喜人的情况下,却在就业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中职学生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中职学生职业理想模糊,中职学生岗位适应能力较差,中职学生就业心态需要调整等等;
乡镇财政是我国财政体系中最基础的一级,是农村政权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财政建立以来,对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对国家财政的总体建设,都发挥了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
“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理天下之财,不可以无义。”如何聚财和理财,不仅是治国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县治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对湖北一个县财政基础的深入考察,探讨县治的财政基础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凹凸棒负载氧化铁脱硫剂,并对硫化氢气体进行脱除实验.以最大硫容为评价指标分析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渍时间、凹凸棒与硝酸铁的质量比以及浸渍温度对脱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