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中期,学界开始关注汉语定中标记“的”的隐现问题的相关研究。虽然目前汉语语法学界关于“的”的隐现规律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有关汉越定中标记的隐现对比研究成果却极少。汉语和越南语的定中标记的隐现规律都非常复杂,因此越南学生在学习汉语时难以掌握定中标记“的”的使用,使用时常会产生种种偏误。我们发现,这些偏误都源于汉越结构形式、语义搭配、语义类型、定语位置、定中标记形式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有针对性地对汉越定中标记的隐现规则进行对比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句法语义的视角为切入点,运用认知语言学和语法语义的基本理论,使用对比研究的具体方法,并将描写与阐释相结合。对汉语和越南语定中结构和定中标记进行对比研究。本文主要研究汉越定中结构的构成形式、定中结构内部的语义关系类型、修饰语语序及定中标记形式、定中标记隐现分布等问题;抽象出汉越定中结构和定中标记的对应形式,探寻汉越定中标记的隐现规律,揭示二者的共性和差异性,并加以阐释。基于以上研究,我们发现:从句法层面上看,汉越语定中短语内部构成的基本形式不同导致汉越定中标记的隐现产生差异;从语义层面上看,汉越定中标记隐现的异同与定语的描写性和限制性有关,语义搭配上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凝固性也对定中标记的隐现产生制约;从认知的角度来看,这两种语言中的定中短语加不加定中标记受认知因素的制约,两种语言的定语是否具有规约性,对这种规约性的判断取决于两个民族的认知模式对属性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此外,动词修饰名词结构中的名物化标记形式也是汉越定中标记隐现规律产生差异的原因。全文共5章。第一章:绪论。阐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等问题;梳理了汉越定中结构及汉越定中标记隐现等问题的研究现状。第二章:汉越定中结构对比。首先,分别描写了汉越定中短语内部构成形式及定语的语序;再根据定语对中心语的修饰作用,分别描写分析汉越定中短语内部结构的语义类型;最后将汉越定中短语内部构成形式以及语义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第三章:汉越定中标记隐现条件对比。对汉越定中标记必现、必隐、可现可隐的三种情况及其限制条件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分析,并将两者加以对比。第四章:汉越定中标记隐现规律的阐释。从认知、语法、语义、语用、音节韵律等多个方面对汉越定中标记隐现规律的异同进行阐释。第五章:结语。总结汉越定中结构及定中标记隐现的共性和差异,并揭示了异同产生的原因。指出研究中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