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术过程复杂、技术难度大、风险度大的手术已广泛开展,外科大手术患者逐年增加。目前在控制住院成本、增加患者周转率的趋势下,外科大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相对以往缩短,使得大量的术后康复需要在患者出院后完成。此外,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发展,外科大手术患者中老年患者的比例也逐渐增加。因此,无论是住院期间还是出院后一段时间内,外科大手术患者自理能力往往未能完全恢复而需要他人的照护。家属直接参与患者疾病期间的照护是中国的传统,在外科大手术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过程中,患者家属是照护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家庭照护者在照护能力上、自身情绪调整上存在着较多问题。护理的发展使护理工作逐渐从医院扩大到社区和家庭。手术的成功并不代表疾病的治愈,术后的院外照护过程同样重要。目前在我国,护理对象仍然着重在住院的患者,对主要照护者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因此,关注外科大手术患者主要照护者的照护能力、照护负荷、及照护相关健康教育需求,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对提高照护者照护能力、促进照护者身心健康,进而提升对外科大手术患者的支持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评估外科大手术患者主要照护者的照护能力、照护负荷及照护相关健康教育需求,探讨照护负荷的影响因素,研究照护能力、照护相关健康教育需求与照护负荷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目的:1、研制外科大手术患者主要照护者照护能力问卷。2、调查不同时期外科大手术患者主要照护者的照护能力、照护负荷及照护相关健康教育需求。3、探讨外科大手术患者主要照护者照护负荷及照护能力的影响因素。4、探讨外科大手术患者主要照护者照护能力、照护负荷及照护相关健康教育需求的相关性。研究方法:以文献回顾为基础,以照护能力结构要素为基本框架,结合我国照护文化背景,研制外科大手术患者主要照护者照护能力问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以2010年7月至2011年1月期间在浙江省绍兴市两家三级医院施行外科大手术的患者及其主要照护者(共350组)为调查对象,采用外科大手术患者主要照护者照护能力问卷、照护负荷量表、照护相关健康教育需求问卷分别评定照护者在院期间和离院后的照护能力、照护负荷及照护相关健康教育需求。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结果:1.外科大手术患者主要照护者在院时的照护相关健康教育需求(CREN)得分指标值为71.3%;离院后CREN得分指标值为79.1%。在院期间的CREN主要集中在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方面的了解;离院后的CREN主要集中在与医护人员的沟通、联系、释疑及功能锻炼等方面。2.外科大手术患者主要照护者照护能力问卷的Cronbach a系数为0.94,折半信度为0.74,内容效度指数为0.89,结构效度测定得到问卷的四个维度。外科大手术患者主要照护者在院期间照护能力总分为51.07±14.16,离院后照护能力总分为56.6±10.7;“手术相关的照护知识”与“照护相关的操作技术”两个维度的得分相对较高,而“照护行为及态度”与“决策及自我效能”两个维度的得分相对较低。3.外科大手术患者主要照护者在院期间照护负荷总分为44.86±15.42,离院后照护负荷总分为38.34±12.45。外科大手术患者主要照护者在院期间和离院后都承受着中等程度的负荷,离院后较在院期间有所减轻。无论是在院期间还是离院后,照护者负荷均以时间依赖性负荷为最重,其次是发展受限性负荷,再次是生理性负荷;而情感性负荷和社交性负荷较轻。4.不同人口学特征照护者的照护负荷、照护能力及CREN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不同需求水平的照护者其照护能力构成不同,需求与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照护能力与照护负荷呈负相关(r=-0.25,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参与照护人数、术后ICU治疗天数、离院后的照护能力是照护者离院后照护负荷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自行研制的外科大手术患者主要照护者照护能力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外科大手术患者主要照护者在院期间和离院后都承受着中等程度的负荷。外科大手术患者主要照护者照护能力处于中等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离院后照护能力较在院期间有所提高。外科大手术患者主要照护者无论是在院期间还是离院后都存在着较高的照护相关健康教育需求。医务人员应将外科大手术患者及其照护者视为二联体,在提供治疗护理时,充分关注照护者的照护能力、照护负荷及照护相关健康教育需求。在为照护者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时,应考虑到手术相关因素、家庭因素及人口学特征的影响,有的放矢,以提升照护者的照护能力,提高外科大手术患者及照护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