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政府介入准公共产品供给具有一定程度地垄断性,可能存在着成本高、效率低、质量低、不公平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公共产品供给,尤其是经济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行业等可收费的准公共产品供给领域,从政府全面垄断直接管理逐渐地转变为政府控制定价和加强监管,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以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为主体主导公共产品供给。我国电力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以及公益性,具有较强的准公共产品特征。改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介入准公共产品供给具有一定程度地垄断性,可能存在着成本高、效率低、质量低、不公平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公共产品供给,尤其是经济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行业等可收费的准公共产品供给领域,从政府全面垄断直接管理逐渐地转变为政府控制定价和加强监管,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以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为主体主导公共产品供给。我国电力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以及公益性,具有较强的准公共产品特征。改革开放至今,电力产品供给历经多轮电力体制改革。我国电力体制的改革实际上对应着电力产品的供给方式变化。电力体制改革实际上就是一种政府主导下市场化供给方式的探索(1),其进程也是我国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变革的缩影。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对以公共产品供给为主业主责的国有企业按照公益类国有企业定位管理(2),地区供电企业作为国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代替政府行使输、变、配、售电职能、直接提供电力产品和服务、保障民生和惠及全社会的公益类国有企业定位进一步明确。公益类国有企业概念较新,国家层面对其的监督和考核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固定,政府在监管政策和技术层面也尚有诸多可提升改进之处,学界对此领域的理论研究亟待丰富,理论成果也较为局限。尤其是在指导意见下发以来,针对公益类国有企业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对策研究少之又少,还有待根据实践情况不断完善和丰富。因此,无论从我国国情下电力产品的准公共产品属性,还是以公益类国有企业的定性,亦或是电力供给主体和方式改革的进程,将以地方电力局为前身,经历多轮电力体制改革,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的供电企业广东省A公司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现状和经验做法都极具代表性,可以为其他公益类国有企业公共产品供给提供思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论文第一部分:阐述对公益类国有企业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展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明确电力体制改革进程是我国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变革的缩影,供电企业作为公益类国有企业代替政府行使输、变、配、售电职能、直接提供电力产品和服务、保障民生和惠及全社会的作用,厘清电力产品的准公共产品属性,简要说明本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梳理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以广东省A公司公共产品供给服务情况和政府有关机构监管现状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公共产品供给的数量、质量、价格、客户满意度和保障机制五个维度进行分析。第三部分:结合公共产品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分析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分析和阐释相关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第五部分:探索改进公益类国有企业公共产品供给的对策建议。需要予以说明的是,公共产品的分类和供给模式,理论界一直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和争议。纯公共产品较少,对国有企业提供的公共产品到底属于准公共产品或私人品,也有一定争议。本文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和当前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结合公益类国有企业定位,将电力产品定性为准公共产品,该定性也适用于其他处于经济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公益类国有企业的公共产品。
其他文献
汉英词典是英语学习者不可或缺的工具,其译义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决定了学习者是否能产出接受程度更高的英语。“出现”类动词用于对事物呈现的描述,是汉语隐现动词的一个小类,使用频率高,极具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前人对“出现”类动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料库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这些研究都进一步证明了“出现”类动词的重要性。由此,本文将基于语料库对两本汉英词典中“出现”类动词的译义进行研究。本文抽样选择了一组汉语“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发展迅猛,已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与此同时,人口红利流失、高技术产业国际资本合作回流的现象迫使中国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国积极参与对外经济交流,国际直接投资的吸收和输出能力不断增强,为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的要素整合提供了沟通渠道。因此,协调好双向FDI以实现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鉴于此,本研究利用2003-2017年中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
“放管服”改革作为政府治理创新的“先手棋”、“重头戏”,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自2015年实施以来,“放管服”改革在各地区各领域取得了较大成效,尤其在市场监管工作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措施优化了营商环境,革新了监管方式,转变了政府职能,极大地促进了治理方式的变革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在改革政策执行过程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本项目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项目原文是马克·辛纳所著的《龙狮之战:1839-1860年中英鸦片战争》(The Lion and the Dragon:British’s Opium Wars with China 1839-1860)中第二章“林则徐”(Lin Zexu)。马克·辛纳是历史学家,英国军事史作者和自由撰稿人,对于英国1700-1945年间的军事史特别感兴趣。在这本书中,马克·辛纳详细介
对时间本质的探索贯穿纳博科夫的文学生涯,也一直是纳博科夫研究的热门主题之一。然而长久以来,中外学者都将注意力局限在作家对时间体验的艺术呈现上,忽视了对纳博科夫时间哲学本身的研究。虽然也有一些学者尝试对纳博科夫的时间观进行归纳,但这些研究都流于表面;甚至有学者宣称,纳博科夫仅仅是一名作家,不可能提出真正具有深度的哲学观点。本文旨在对这一论点进行驳斥。论文作者认为,纳博科夫对于时间的研究已经超越了学术
历史建筑是城市文化“活的记忆”,是广州作为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的文化基因和滋养新业态的文化土壤。作为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使用试点城市之一,截止2020年6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已公市6批共计817处历史建筑。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采用“绣花”功夫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切实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为理清政府在历史建筑保护中应承担的责任,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广州历史
受2004年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落地韩国的影响,韩国学习汉语的人数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韩国中小学也开始将汉语列为选修课,汉语学习者呈现低龄化的趋势。游戏作为汉语课堂中吸引学生注意力最常见高效的教学法之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从而促进汉语教学有序、高效的开展。韩国中学生的汉语课堂较为特殊,采用的是志愿者教师和韩国教师双人协同的模式。笔者以光州广域市为背景,所在的初中东明中学为着眼点,从汉语协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美国作家哈珀·李的第一部小说,这部长篇小说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读者的欢迎与喜爱,并在1960年获得普利策奖。小说通过主人公斯科特的儿童视角,以小主人公斯科特和她哥哥以及邻居小伙伴的童年生活和黑人汤姆的冤案为线索,描写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美国南部的一个小镇,展现了当时社会存在的固有的父权制、种族歧视、社会等级等不平等现象。同时,从斯科特的眼中,我们又看出了人性的善良和公正
“红黄蓝”、“雅培黑奶粉事件”等社会问题的频频发生,使得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而国有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理应起着“领航人”的作用。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方式,党组织的嵌入会影响国有企业关键决策者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因此,本文构建了以党组织嵌入为基础,契合审计监督为外部监管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为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
本翻译实践报告的材料节选自凯罗·斯威克(Carol Svec)编写的《平衡感——一段通过科学探寻微妙感官的炫目之旅》中的第九、十章。作者在书中从“平衡感”出发,向读者展示科学家们对平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书语言简洁明了、风趣幽默,陈述事实客观精准。本报告以卡特福德的翻译转化理论为指导,在识别原文为信息型文本的基础上,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着眼于词汇与语句中存在的词汇、句法以及语篇困难与问题,分别从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