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16年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诊治中心收治的血培养阳性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败血症的患儿资料,包括母孕期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合并症、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共22例李斯特菌败血症新生儿纳入研究:早产儿11例(50.00%),足月10例(45.45%),1例(4.55%)孕周不详。2例母孕晚期有明确的发热史,4例孕期有流感样症状。产前宫内窘迫4例(18.18%);羊水异常10例(45.45%);胎膜早破6例(27.27%)。主要临床表现:精神反应差、喂养不耐受、发热、呼吸道症状、黄疸、末梢循环差、肌张力弱等。合并症:新生儿肺炎、重症肺炎、高胆红素血症、内环境紊乱、凝血功能障碍、心肌损害、低白蛋白血症等。22例患儿血白细胞(2.8~49.08)×109/L,4例明显升高(>25×109/L),1例明显降低(<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10例(≥65%),4例杆状核/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16%)。4例血小板<100×109/L。8例C反应蛋白升高,范围8mg/L~158mg/L。8例降钙素原升高,范围0.88ng/ml~26.5ng/ml。仅6例行脑脊液检查:2例白细胞升高,单核细胞比例分别为79.61%和83.33%,合并化脓性脑膜炎2例。22例血培养均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仅10例患儿有药敏结果,对苯唑西林、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等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及碳青霉烯类均100%敏感。胸片结果:2例肺炎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1例NRDS不除外,17例示条絮影、片状影等改变,2例正常。22例均行抗感染治疗,2例用万古霉素,5例用青霉素,1例用红霉素,3例用帕尼培南西司他汀,病情控制可。7例(31.82%)治愈,6例(27.27%)好转,9例(40.91%)病情危重签字出院后死亡。结论: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致死率高,国内报道显示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研究中近年来发病例数有上升趋势,但均为散发,无暴发。儿科医师应重点监护围生期有高危因素,且临床表现为精神反应差、喂养不耐受、发热等的新生儿,动态随访血常规、CRP、PCT等检查,完善无菌体液培养助诊。高度怀疑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时,应及早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国内外文献报道首选青霉素或氨苄西林,本研究中显示自1999年出现对青霉素耐药的LM菌株,2002年出现对氨苄西林耐药的LM菌株,建议医师根据药敏结果和疗效及时调整抗生素,疗程14~2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