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组织隐性知识流动的机理与障碍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适应竞争环境的动态性、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出现了模块化组织。模块化组织是随着模块化技术在产品设计、研发、生产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大量面向外部契约供应商的外包子系统的出现而出现的,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组织形态,并由此产生了较传统市场明显相异的产业组织效应。目前,关于组织形态如准一体化组织、中间组织、网络组织或虚拟组织的研究已经很深入,如从产业组织演进角度进行的全球价值链研究,从企业管理角度进行的企业战略理论、企业资源理论研究,或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进行的交易成本理论研究等等。   模块化组织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知识,隐形知识在模块化组织中的存在和发挥作用与传统科层式组织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往往改变了组织知识管理模式,尤其是隐性知识的流动问题。要想实现组织内隐性知识的有序稳定流动,促进隐性知识的共享和传播,就要发现模块化组织间隐性知识的流动规律,即隐性知识是以什么模式、如何存在于模块化组织中的,如何实现流动和共享的,阻碍隐形知识在模块化组织间流动的因素是什么。这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本文回顾了隐性知识和模块化组织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隐性知识在模块化网络中的存在基础、存在形式、隐性知识在模块化组织中流动的驱动力、流动路径。重点探讨了隐性知识在模块化组织间流动的障碍,因为个体因素对隐性知识流动的影响研究已非常深入,本文研究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组织层面,包括组织的模块化程度、模块化组织中的隐形知识内隐性、模块化组织间的文化距离、模块化组织间交流工具和技术水平、模块化组织间交互记忆水平等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本文还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对这些研究假设并进行实证检验,结合研究结果在文章第五部分,本文提出促进隐性知识在模块化组织流动的对策性建议。包括加强模块化组织间的联系、营造知识主导型企业文化和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最后指出了文章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展望。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上下游企业通过垂直整合可降低产品成本、增加利润及社会福利。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垂直整合对企业的创新所产生的影响。Arrow认为,垂直整合的企业从R&D投资得到的回报
信用卡业务作为金融界的“高利润产业”,是商业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各大银行纷纷投入大量资源,全力以赴的投入到抢夺信用卡用户的“圈地”运动中,同质化竞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