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变形对Mg–Al–Ca合金及SiCp/Mg–Al–Ca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zhouddd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半固态搅拌工艺制备了不同SiCp含量(Ovol.%、2vol.%、5vol.%和10vol.%)的SiCp/Mg-5Al-2Ca复合材料,对铸态的Mg-5Al-2Ca合金及SiCp/Mg-5Al-2Ca复合材料进行热挤压,研究了挤压前后SiCp的加入对Mg-5Al-2Ca基体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与基体合金的对比,揭示了SiCp对Al2Ca相形核和长大的影响规律,分析了SiCp和Al2Ca相的协同作用对DRX形核及晶粒长大的影响机制和SiCp与Al2Ca相的协同强化效应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Mg-5Al-2Ca合金经热挤压后,其铸态显微组织中呈网状分布的Al2Ca相破碎成了细小的颗粒状,并沿挤压方向定向分布。随着挤压温度的升高,Al2Ca颗粒变的更加细小。热挤压之后,Mg-5Al-2Ca合金形成了典型的基面织构,并且基面织构的强度随着挤压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挤压温度由573K升高到623K时,Mg-5Al-2Ca合金的晶粒尺寸长大,但其屈服强度(YS)、抗拉强度(UTS)和延伸率(Elongation)变化不大。这主要是由细晶强化、Al2Ca相强化和织构强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挤压合金的加工硬化率(θ)并没有随着挤压温度的升高而线性的变化,而是在623K的挤压温度下获得了最大的加工硬化率(θ)。SiCp的加入改变了铸态的Mg-5Al-2Ca合金中Al2Ca相的网状分布。随着SiCp含量的增加,网状分布的Al2Ca相逐渐减少,粒状分布的Al2Ca相逐渐增多,这主要是由于随着SiCp含量的增加形核的位置也逐渐的增加。同挤压态的Mg-5Al-2Ca合金相比,仅仅2vol.% SiCp加入到基体合金时,Al2Ca相和晶粒尺寸就得到了显著的细化。但当SiCp的含量由2vol.%增加到10vol.%时,Al2Ca相和晶粒的尺寸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与Mg-5Al-2Ca基体合金相比,SiCp的加入显著提高了Mg-5Al-2Ca合金的屈服强度(YS)、抗拉强度(UTS)和加工硬化率(θ),但使其延伸率(Elongation)降低。挤压的SiCp/Mg-5Al-2Ca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并未随着SiCp含量的增加而线性的变化,当复合材料中SiCp的含量为5vol.%时获得了最高的抗拉强度。对于在不同温度下热挤压后的5vol.% SiCp/Mg-5Al-2Ca复合材料,它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并没有随着挤压温度的升高而线性的变化,而是在623K挤压的复合材料中获得了最大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在变形的开始阶段,挤压的5vol.% SiCp/Mg-5Al-2Ca复合材料的加工硬化率(θ)随着挤压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然而,在变形的结束阶段,加工硬化率(θ)却出现了相反的变化趋势。与挤压的Mg-5A1合金相比,挤压的Mg-5Al-2Ca合金拥有更好的高温力学性能,主要是由于有着高熔点稳定的Al2Ca目的存在。并且在不同温度拉伸时,挤压的Mg-5Al-2Ca合金有着不同的断裂特征及机制。SiCp的加入提高了基体合金高温时的抗拉强度,并且高温时的抗拉强度随着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其他文献
烟气脱硝是继烟气脱硫之后国家控制火电厂污染物排放的又一个重点领域。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脱硝技术一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elective catalyst reduction简称SCR)在国外已经得
生物可降解镁合金作为新一代的医用工程材料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传统的医用金属植入材料不锈钢、钛合金等相比,镁合金铸造性能良好,比刚度、比强度高,弹性模量(E=41-4
碳化硅(SiC)是具有高的禁带宽度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质:如抗电压击穿能力强、高电子饱和速度和电子迁移率、高热导率、低介电常数、抗辐射能力强,以及机械性能良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传感技术具有无需标记、实时检测、微量灵敏等独特优点。近年来,该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论文跟踪SPR传感技术的最新进
0-3型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不但具有与土木结构中混凝土母体的良好相容性,而且其与混凝土结构材料有优良的阻抗匹配关系,两者间界面粘结效果显著。0-3型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具有
梯形聚合物耐热、阻燃、抗辐射和物理.力学等性能优异,对聚合物分子量存在依赖性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能更是优于单链聚合物。其中双链梯形或者多链梯形聚硅倍半氧烷抑或聚硅氧烷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太阳能热发电以其能量转换效率较高、电力输出平稳、生产能耗低、使用时无污染、通过储热能连续24小时发电等优势,近年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太阳能吸收膜作为太阳能热发电的关键材料,要求其能将在可见光-近红外光波段内太阳辐射能量高效吸收转化成热能、而在红外波段具有高反射(低热发射比)以尽可能降低所吸收热能的辐射损耗。由于太阳能吸收膜是由多层纳米功能膜层组成,各功能层成份、结构与厚度等因素变化均对太阳能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