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聚落建设与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特征相对应,以往的乡村聚落以农业产业为经济基础,多建设于农耕社会背景之下,并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依托,结合所处地点的自然环境、聚居结构、聚居规模而形成了多种类型的聚居体。而当代乡村聚落建设具有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发展背景,即在当代农业经济发展背景下,以支撑乡村聚落建设的要素已经纳入到区域范畴进行统筹和城乡一体化为推动。据此,当代乡村聚落建设的必然选择是重新考虑乡村社会的人与资源间的利用关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城镇化发展目标和区域经济结构等要素的变化。本文在农业产业发展大背景下,以江汉平原地区农业型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现状问题以及乡村聚落空间影响因素的分析,以资源利用方式为视角,并探讨了当代乡村聚落布点方法及策略,使之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并为规划部门提供一个指引,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时更应该看重对资源利用方式的影响。第3章由江汉平原乡村建设状况分析出乡村聚落建设存在的问题。以资源利用方式为视角,梳理各个社会发展阶段乡村聚落建设历程,并以现状调研、文献查阅数据为支撑,对江汉平原地区乡村社会、经济及聚落空间状况进行了数据分析,并提出村庄产业问题、资源问题、设施、空间问题是江汉平原地区主要问题。第4章由对江汉平原地区村庄主要问题的分析,引出当代乡村聚落布点基础研究。该章为第5章作铺垫,主要包括农业产业结构、村庄建设内涵、特征与动力因子、乡村聚落建设必要性分析、营建基础分析以及布点原则、内容和模式。其中乡村聚落布点影响因子是本章的重点,并提出生产方式是当代乡村聚落的营建基础,并起决定性作用。第5章由对乡村营建基础相关分析,以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为导向,构建起当代乡村布点方法体系。该方法考虑重点为发展农业产业与建设当代乡村聚落相结合,以达到资源高效利用的目的。第6章由仙洪实验区案例来佐证第五章的布点方法体系。该案例重点考虑村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通过迁移合并建设模式,腾出富余的土地,以备农业产业发展之用。最后,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预测江汉平原地区农业型村庄的发展,即乡村聚落适度集聚发展、村庄规模会较之以前会适度变小、耕作半径会逐渐变大。使之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会加快,规模化种植农庄和种植大户的生产方式会适度发展,从而使得新的生产方式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之中。此外,依据第5章与和第6章对理论与实践探讨,提出村庄布点反思与调整,属于当代乡村聚落布点理论体系途径优化部分,使之弥补村庄布点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