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对作家阮籍的版本研究。根据五言《咏怀》诗八十余首的不同编次,《阮籍集》的明代刻本可分为三大系统:《汉魏诗集》本系统、李梦阳序刊本系统和《汉魏诗纪》本系统。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录《阮步兵集》四卷即有《咏怀》“四言诗十三篇”,则此四言《咏怀》诗十三首当为阮籍集原本所收录。明正德朱子儋存余堂刊本《阮嗣宗诗》一卷和崇祯潘璁本《阮嗣宗集》二卷所收四言《咏怀》诗十三首,当继承自宋本阮籍集。
潘璁本《阮嗣宗集》二卷是阮籍诗文集的一个重要版本。根据潘璁本避崇祯讳“由”、“检”二字,确认潘璁本刻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潘璁本从刻于正德年间的朱子儋存余堂刻本《阮嗣宗诗》一卷补录了阮籍四言《咏怀》诗十三首,是现存唯一收录四言《咏怀》诗十三首的刻本;潘璁本文的底本是刻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的范陈本,诗的底本是刻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汉魏诗纪》本,所存异文甚多。李志钧等校点《阮籍集》和陈伯君校注的《阮籍集校注》,均未将《阮嗣宗集》潘璁本作为校本。
阮籍的政治态度。阮籍处于魏晋易代之际,他同情曹魏,痛愤司马氏的篡夺,又不得不屈从而作官。但他内心不甘屈服,在一系列的作品中含蓄而确切地表现了同情曹魏,痛愤司马氏篡位的政治态度。阮籍在司马师废魏帝曹芳、立高贵乡公时被加官进爵,不得已与司马氏合作,当时所作《首阳山赋》表面上是批评伯夷、叔齐,实际上是借以表达强烈的悲愤和深刻的自责。《东平赋》通过用典,抒发了阮籍“殷忧”曹魏王室的“独诚”,和自己与司马氏集团的格格不入,并以无为的政治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司马氏集团的血腥屠杀和恐怖政治。《为郑冲劝晋王笺》结尾关于让天下一段文字对司马昭进行了最后的抗争,阮籍痛愤和反对司马昭篡魏,并公开地表示出来。
阮籍的放诞。生活于政治恐怖的时代,阮籍的放诞风度表面上是任性放达、违反礼教,实际上暗含两层意思:一是掩盖自己的矛盾。阮籍的许多举动并不符合他的内心,他在出处、是非以及对待功名礼法的态度几方面存在矛盾,他放诞的行为是为了掩盖自己对曹魏王室的同情,掩饰自己对司马氏篡位的痛愤。二是保持原来的自我。阮籍出仕后,坚持自己的“真”,以放诞风度显示假名教的伪,从而与司马氏保持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