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矿粉在水稻土中的溶解—转化特性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展的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随着对磷肥施用的重视,至20世纪末水稻土中磷素大多有不同程度的积累,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盈余过大的现象,生产上表现为磷肥对当季作物增产效果大多不明显,且连续在高磷水平土壤上施用水溶性磷肥有因磷素流失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为了维持土壤有效磷水平和达到植物的最大产量和最佳品质,合理的磷肥施用是必可不少的。因此,寻找既能维持原有的土地生产力,又能降低农田磷的损失风险的磷源,作为水溶性磷肥的补充或替代有着重要的意义。大量研究表明,在大多数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酸性土壤上施用磷矿粉能够取得与水溶性磷肥相当的效果。从创造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系统出发,深入开展磷矿粉作为高磷水稻土维持性磷肥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本论文采用室内培养和温室盆栽试验相结合,探讨了磷矿粉在水稻土中的溶解-转化特性及其生物有效性,揭示了施用磷矿粉后土壤磷素组分的变化以及对植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除磷素水平外其他性质基本相同的三个酸性水稻土进行培养试验,研究了淹水时间对土壤树脂提取态磷以及土壤对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三个土壤的pH值均不断升高,而树脂提取态磷不断下降,且均在14天左右趋于稳定。磷的等温吸附试验表明:5个培养时间段上三种土壤对磷的吸附特征都能很好地用Langmuir方程描述,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三个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均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且从淹水培养7天至28天,低磷土壤(NK和CK)的最大吸磷量(Xm)、最大缓冲容量(MBC)和标准需磷量(SRP)三个吸附常数均显著高于高磷土壤(NPK)。通过采用交换性离子树脂球对土壤进行磷的解吸试验发现:土壤磷的解吸量与吸附量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土壤对磷的解吸率均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而不断下降;在各个淹水时间段内,高磷土壤磷的解吸率始终显著高于低磷土壤。(2)研究了淹水条件下贵州省开阳磷矿(GPR)和江西省吴村磷矿(WPR)两种磷矿粉在上述三个水稻土中溶解性和有效性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种磷矿粉在水稻土中的溶解量随淹水时间延长而增加。两种磷矿粉在土壤NK和CK中的溶解量显著大于在土壤NPK中的溶解量。WPR在土壤中的溶解量大于GPR。两种磷矿粉在三个土壤中的溶解动态都能很好地用Mitscherlich方程进行拟合,相关性均能达到显著性水平。施磷矿粉后土壤的有效磷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动态变化较为复杂。施WPR后土壤有效磷增加量的平均值随淹水时间延长而增加,而施GPR后土壤有效磷增加量的平均值随淹水时间延长而减小。与GPR相比,施用WPR能更多的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3)采用淹水培养试验对影响磷矿粉在水稻土中的溶解和有效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磷矿粉在水稻土中的溶解量与土壤pH、交换性钙离子含量以及土壤粉粒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相关,而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经逐步回归建立了磷矿粉溶解量(y)与土壤性质的方程为y=41.76-5.58[pH(KCl)]+8.81[K],其中K为土壤对磷的吸附常数,土壤pH(KCl)是影响磷矿粉溶解的最重要的因素。加入磷矿粉后土壤有效磷的增加量(ΔResin-P)和加入水溶性磷肥后土壤ΔResin-P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且两者均与土壤的Olsen-P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加入MCP后土壤ΔResin-P占ΔNaOH-P的百分比[ΔResin-P/ΔNaOH-P(%)]与土壤Olsen-P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加入WPR后土壤ΔResin-P/ΔNaOH-P(%)与土壤Olsen-P含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而与土壤粘粒含量、最大吸磷量(Xm)呈显著的负相关。经逐步回归建立加入磷矿粉后土壤ΔResin-P/ΔNaOH-P(%)(y1)与土壤性质间的方程为y1=55.22+0.73[Olsen-P]一0.17[Xm],土壤Olsen-P含量是影响其变化的最重要因素。(4)通过在前述三个不同磷水平水稻土上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磷肥处理对黑麦草生长的影响及种植黑麦草后土壤磷组分的变化。磷肥处理包括不施磷(Control)、施KPR(全P)500 mg P/kg(KPR500)、施KPR(全P)1000 mg P/kg(KPR1000)和施水溶性过磷酸钙22 mg P/kg(SSP)。结果表明,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施磷后低磷土壤(NK和CK)上黑麦草干物质重和吸磷量的增幅范围分别为32.7%~53.0%和82.4%~151.9%;在高磷土壤(NPK)上其增幅较小,分别为11.0%~14.0%和51.1%~65.0%。相同施肥处理时,三个土壤上黑麦草干物质重和吸磷量的大小顺序均为NPK>NK>CK。三个土壤经KPR500、KPR1000和SSP施磷处理后黑麦草的磷肥农学利用率(AEP)平均值分别为5.6、2.5和124.2,磷肥表观回收率(REP)平均值分别为1.0、0.7和21.1。种植黑麦草后,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施磷矿粉后土壤无机磷组分Resin-P,NaHCO3-Pi和NaOH-Pi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当磷矿粉施用量达到1000 mg P/kg时三个土壤中活性有机磷组分NaHCO3-Po出现明显的积累,三个土壤中NaHCO3-Po含量平均增加了10.69 mg P/kg,而NaOH-Po含量不受施磷影响。施磷矿粉后土壤HCl-P和Residual-P含量显著增加。(5)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两种不同磷水平土壤上不同磷肥处理对黑麦草生长的影响,并采用Hedley等的方法间接追踪了植物对磷矿粉溶解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低磷土壤上施磷能显著增加黑麦草的干物质重和吸磷量;高磷土壤上施用磷肥黑麦草增产效果不明显,且出现了对磷的奢侈吸收。施用水溶性磷肥显著增加了Resin-P、NaHCO3-Pi和NaOH-Pi三个无机磷组分的含量。磷矿粉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Resin-P和HCl-P的含量。与第5章磷矿粉大量施用(1000 mg P/kg)不同,在本章磷矿粉施用量(≤250 mg P/kg)的情况下有机磷组分NaHCO3-Po比较稳定,无显著性变化。通过相关分析发现,黑麦草吸磷量与土壤Resin-P、NaHCO3-Pi、NaHCO3-Po和NaOH-Pi等组分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Tambunan等人的方法计算磷矿粉的溶解量发现:黑麦草对磷矿粉溶解存在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更容易体现在高磷土壤上。(6)应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研究了不同施磷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发现,种植黑麦草促使含有20:4特征磷脂脂肪酸的丛枝菌根真菌与其产生了共生作用。高量磷矿粉和水溶性磷肥施用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真菌对磷肥施用的反映最为灵敏,KPR50、KPR250和MCP50处理土壤真菌生物量分别比不施磷处理增加了72%、106%和71%。施用水溶性磷肥的土壤微生物群落明显不同于施用磷矿粉和不施磷处理。磷肥的有效性及其改善土壤磷素有效性的能力可能是推动其微生物群落显著改变的一个因素。
其他文献
随着污染源监测监管制度的改革,我国近年已经明确了排污单位自行监测、自证守法的主体责任。目前,我国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存在企业和第三方监测意愿低,公众监督不足,第三方惩罚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为了保障自行监测真实有效,建议建立企业诚信体系,通过信息公开平台促进公众监督,以及完善第三方惩罚措施。
在查阅和分析了国内外膜孔灌理论与技术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膜孔灌施肥农田氮素运移特性与灌溉质量评价方法研究”,根据我国农田灌溉和施肥特点
当前,国内印机制造业遭遇的困境与进口量依然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为什么国产设备几乎没有了生存的空间?不是因为我们不先进,也不是因为转型慢,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最基本的东西做
苹果性味甘凉,有生津、润肺、健脾、益胃、养心等功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苹果还有很好的调理肠胃的作用,适合便秘和腹泻患者食用。那么,该如何食用苹果,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调理肠胃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会议
本文介绍了微小尺度燃烧技术的当前应用情况,并重点分析了其当前面临的技术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微小尺度燃烧技术终将得以广泛应用。
为考察某改良型Carrousel 2000氧化沟工艺生物脱氮除磷效果,提出保障出水达标优化建议,通过实际运行资料及污染物沿程变化取样监测,分析脱氮除磷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氧
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早在1995年我国已达到了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