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鼓子音乐研究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dy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兰州鼓子是流传于兰州市区以及周边县镇,具有兰州地方特色的民间曲艺。在清末民初时极为盛行,兰州鼓子的曲目题材丰富。20世纪中期后由于受到了政治影响同时也受到流行音乐的影响,兰州鼓子走向衰弱,这一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濒临灭绝。兰州鼓子的曲牌唱词,多出自历代文人墨客、翰林学士之手。讲究的是一韵到底,词体严格。故兰州鼓子具有很高的音乐艺术研究价值。本文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出发,从音乐学的视角对兰州鼓子音乐形态进行剖析,注重田野调查工作和实地调查,关注兰州鼓子的历史变化过程与传承的状态。在前人们对兰州鼓子研究基础上,本文对兰州鼓子伴奏做了详细的介绍,对鼓子的唱腔特点、语言特点、以及旋律、节拍做了不同的分析。论文一共四章内容,第一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兰州鼓子的历史发展以及对兰州鼓子的本体进行了梳理。第二章通过实地田野调查对兰州鼓子的传承人进行了访问,同时对兰州鼓子的演唱形式和伴奏进行了详实分析。第三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兰州鼓子的唱词特点、唱腔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音乐分析。总结第四章,兰州鼓子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传承与保护的角度出发,探究如何对这一传统曲种进行保护。使其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更好的传承与弘扬,以此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其他文献
今有“两乐”,昔有“肯德基”,前者被指责含有杀虫剂,后者被指责含有苏丹红,同样是食品安全危机,但处理手法不同,其结果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目前煤巷树脂锚杆支护技术存在设计思想偏于保守.锚杆支护参数的选择过于单一等问题,造成锚杆支护密度偏高,锚杆支护的技术经济优势不能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对煤巷锚杆支护状况的
本文针对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充分发挥社会心理学的特长,在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授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