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研究汉语普通话中大代语的分布和释义,即对汉语普通话中的控制现象进行研究。具体的来说,研究问题主要有三个:1)汉语中限定句和非限定句的区分标准;2)汉语普通话中大代语的分布,即控制分类;3)大代语的释义机制。由于PRO出现在非限定句的主语位置,因此汉语中是否存在定式与不定式的区别,是判定汉语中有无PRO存在的关键。本文认为尽管汉语没有明显的形态标记来区分限定与非限定,但可以用词汇手段来区分限定与非限定。根据邢欣(1990)和李京廉(2005),本文提出了区分汉语限定句与非限定句的标准,即可以被时间状语“已经(已)”、“将要(将)”和“正在(正)”(“正在”为一可选项)修饰的从句/动词是限定从句/动词,而不能跟这些时间状语的从句/动词是非限定从句/动词。根据这一标准,本文发现汉语中的兼语结构、连动结构、助动词结构和动名词性结构中存在限定与非限定之别,大代语PRO出现于这些结构中非限定句的主语位置。为了更深入的研究汉语普通话中大代语PRO的分布及其释义,本文把汉语中的控制范畴分为两大类:强制控制(OC)和非强制控制(NOC)。强制控制包括单一控制(EC)和部分控制(PC)。非强制控制包括任意控制(Arbitrary Control)、远距离控制(Super-Equi)和隐形控制(Implicit Control)。汉语中存在单一控制和部分控制的区别,以及隐形控制,远距离控制和控制转移(Control Shift)等现象。本文发现汉语中存在其独特的控制现象,如“带领”“联合”等动词因其语义特征而要求分裂控制。而“跟”“和”“随”等词则同样要求分裂控制。此外,本文引进时态假说,以兼语结构为例,认为不定式句有[+时态]和[-时态]特征,只有[+时态]和[-限定]才可以核查PRO的空格特征,因而只有具有[+时态]和[-限定]的不定式结构被称为控制结构。通过对汉语中PRO在上述四种句式结构中的分布和释义研究,且基于广义控制理论(GCR)、近距离条件(Closeness Condition)和相容条件(Compatibility Condition),本文提出了汉语中PRO的释义机制:汉语普通话中的大代语在有控制范畴以及在没有控制范畴的情况下总是选择最近且与其相容的名词短语做为其控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