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对6~14岁慢性咳嗽儿童生活质量进行了现况调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特别聚焦于病因分布特点分析,为疾病的临床病因学诊断、治疗方案制定、评估治疗效果及拟定提升患儿生活质量的精准健康管理方案提供实证依据。研究方法:1、文献回顾法:使用PUBMED英文文摘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中文数据库在线检索,以“儿童慢性咳嗽、儿童健康管理、生活质量评估、咳嗽评分”做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总结并归纳各种评估方法。2、量表评估法:采用系统(机械)抽样法,选取2018年6~9月在某二级医院儿科就诊的110例慢性咳嗽患儿做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状况量表”来收集患儿人口统计学信息,使用“莱塞斯特咳嗽量表(LCQ)及咳嗽症状评分表(VCD)”来进行患儿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估。3、数据分析法: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患儿一般情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使用多重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病因分布采用卡方检验及秩和检验。4、焦点访谈法:选取有代表性的患儿及照顾者各10名做为访谈对象,通过自制半结构式访谈问卷实施访谈,以了解慢性咳嗽对患儿生活质量及家庭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1、患儿生活质量水平较低:LCQ平均得分为13.314±2.185,VCD平均得分为3.25±1.07,整体处于较差状态。2、患儿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LCQ评估结果发现生活质量在“性别、BMI”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年龄、病因、病程、照顾者身份、医疗保障水平、学校表现、是否暴露吸烟环境及接触过敏源”上存在统计学差异:低年龄组(6~9岁)与高年龄组(10~14岁)在心理、社会领域的生活质量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年龄组生活质量更差;不同发病原因“变异性哮喘(CVA)、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PIC)、上气道综合征(UACS)”生活质量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CVA对生活质量影响最大;随着病程进展,患儿生活质量进行性下降,其中以心理功能损害最为明显;主要照顾者为父母比隔代照顾的患儿生活质量高;医疗保障水平、学校表现与患儿生活质量存在相关性,患儿生活质量下降与接触过敏源及暴露吸烟环境有关。VCD评估结果表明咳嗽严重程度在病因、病程、是否接触过敏源及暴露吸烟环境上有统计学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与咳嗽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病因是咳嗽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不同病因患儿咳嗽严重程度有所不同(CVA>UACS>PIC),暴露于吸烟环境及接触过敏源可加重咳嗽症状。3、病因分布构成分析:发现PIC病程最短,CVA生活质量最低,通过年龄分组对比病因分布,CVA在低年龄组中占比最多,UACS在高年龄组中占比最多。同种病因下的生活质量,在不同性别、体重指数(BMI)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及病程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4、焦点访谈结果:发现长期咳嗽导致患儿产生“焦虑、抑郁、悲观、孤僻、自卑”等心理问题,以及害怕咳嗽影响同伴及周围人,产生社交回避及社交功能下降;照顾者因担心患儿病情及治疗,以及长期照护导致精力疲乏,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同时因疾病迁延不愈,给家庭带来较大经济压力。研究结论:1、患儿生活质量处于较差状态。LCQ量表评估表明慢性咳嗽不仅影响其生理功能,还对心理、家庭、社会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VCD评估结果表明68%的患儿得分在3分以上,表示一半以上患儿睡眠质量受到影响。访谈结果也提示咳嗽对患儿心理、社会、家庭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我们应关注咳嗽对患儿的心理、社会影响,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2、患儿生活质量影响因素众多。包括“年龄、病因、病程、学校表现、主要照顾者身份、是否参加医疗保险、是否暴露吸烟环境及过敏源接触”。据此,我们应建立系统精准的健康管理方案来统领患儿整个康复过程:以大数据信息为基础,实施信息化管理;以医联体协作为支撑,做好在“三级-二级-社区医院”逐级转诊对接;以家庭照护为抓手,推广“家庭延续健康管理模式”,做到持续康复;以提高学校卫生人员疾病认知和管理水平为纽带,构建“医院-社区-家庭-学校”四级网络管理模式;以全面立体关注患儿“生物、心理、社会”功能为目标,组建团队提供整合式健康管理;并着力推进提高儿童医疗保障覆盖率,降低家庭就医负担等措施。是否接触过敏源及暴露吸烟环境是咳嗽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因此应关注到患儿的生活、居住环境,采取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进行精准干预。3、重点关注病因构成。患儿在不同年龄组中的主要病因各不相同,不同病因导致的病程也各不相同,临床上需有针对性的对因治疗手段,采用中西医结合,特别是中医治疗长期被忽视,需纳入到规范治疗方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