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行为实验和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技术,以稳态语谱噪声和由不同调幅信息(4Hz、10Hz、100Hz、250Hz)调制的稳态语谱噪声以及言语声音为刺激材料,采取听觉的呈现方式,采集了被试的行为实验数据和声音刺激材料诱发的脑电位数据,并对行为数据和脑电波数据结果进行研究分析了为什么言语声音的知觉融合性较好。 实验一的心理物理测验选用18名听力正常被试,实验结果显示,4Hz调幅频率语谱噪声的回声阈限最长显著大于稳态语谱噪声、100Hz和250Hz调幅频率语谱噪声。随着稳态语谱噪声调幅频率的增加,回声阈限呈减小的趋势,但是100Hz调幅频率语谱噪声的回声阈限最短。这说明具有言语单音节变化率信息的调幅频率提高了语谱噪声可融合性。高频率调幅波动信息所包含的言语周期性信息使得声音信号更接近于噪声信号,从而降低了稳态语谱噪声的知觉可融合性。 实验二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选用15名右利手且听力正常被试,采用Oddball实验范式。实验结果显示,稳态语谱噪声和由4Hz、10Hz、100Hz、250Hz调幅频率语谱噪声对言语刺激引起的P300成分峰值的主效应显著。经过10Hz调幅频率语谱噪声对言语刺激引起的P300成分的峰值显著大于稳态语谱噪声和4Hz调幅频率语谱噪声对言语声音刺激引起的P300峰值。五种语谱噪声对言语刺激引起的P300成分的潜伏期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在经过10Hz调幅频率语谱噪声环境中相对于在稳态语谱噪声和由4Hz调幅频率语谱噪声环境中更容易识别出言语声音刺激,所以声音信号的可懂度提高了言语声音信号的可识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