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幅频率对语谱噪声可融合性的影响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ans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行为实验和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技术,以稳态语谱噪声和由不同调幅信息(4Hz、10Hz、100Hz、250Hz)调制的稳态语谱噪声以及言语声音为刺激材料,采取听觉的呈现方式,采集了被试的行为实验数据和声音刺激材料诱发的脑电位数据,并对行为数据和脑电波数据结果进行研究分析了为什么言语声音的知觉融合性较好。  实验一的心理物理测验选用18名听力正常被试,实验结果显示,4Hz调幅频率语谱噪声的回声阈限最长显著大于稳态语谱噪声、100Hz和250Hz调幅频率语谱噪声。随着稳态语谱噪声调幅频率的增加,回声阈限呈减小的趋势,但是100Hz调幅频率语谱噪声的回声阈限最短。这说明具有言语单音节变化率信息的调幅频率提高了语谱噪声可融合性。高频率调幅波动信息所包含的言语周期性信息使得声音信号更接近于噪声信号,从而降低了稳态语谱噪声的知觉可融合性。  实验二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选用15名右利手且听力正常被试,采用Oddball实验范式。实验结果显示,稳态语谱噪声和由4Hz、10Hz、100Hz、250Hz调幅频率语谱噪声对言语刺激引起的P300成分峰值的主效应显著。经过10Hz调幅频率语谱噪声对言语刺激引起的P300成分的峰值显著大于稳态语谱噪声和4Hz调幅频率语谱噪声对言语声音刺激引起的P300峰值。五种语谱噪声对言语刺激引起的P300成分的潜伏期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在经过10Hz调幅频率语谱噪声环境中相对于在稳态语谱噪声和由4Hz调幅频率语谱噪声环境中更容易识别出言语声音刺激,所以声音信号的可懂度提高了言语声音信号的可识别性。
其他文献
高考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对高考的研究多表现在教育公平、高考改革等方面,还缺少从学生经验的角度来研究高考。不同群体对高考的体验是不一样的,因而高考对于他们的意义也是不一
学位
地方高校新闻院系在培养数据新闻人才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如何培养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的数据新闻人才,是地方高校新闻院系在教育转型过程中必须反思的问题。因
今天,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信息快速增长为特征的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信息素养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只有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