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妮·莫里森《宠儿》中象征意象的双重阐释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ul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其作品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宠儿》是莫里森创作生涯中最为出色的一部小说。在这部小说中莫里森巧妙地运用了大量丰富的象征意象,从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本论文试图从小说中这些象征意象的双重阐释出发,分析其对小说主题的双重意义,从而指出这部小说的真正价值。  论文主体部分主要对这些象征意象进行双重阐释,首先,树意象在这部小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树意象不仅体现了奴隶主们的残忍行径,见证了奴隶制的罪恶,同时也给这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带来了安慰、希望和力量。  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水意象,其象征意义也能直接或间接地被感知。对于《宠儿》中的人物来说,水除了带来灾难和遭遇,同时也象征了一个没有痛苦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他们可以有逃脱的空间,也可以寻找到自由和理想的生活。  《宠儿》中大量颜色,尤其是红色意象的使用,也是非常显而易见的。作为血腥和暴力的象征,红色让我们看到了黑人所受到的压迫和遭遇。但同时红色也是一种象征着激情和爱的颜色。  小说中的人物宠儿,不仅是作者塑造出来的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更是被作者赋予了双重象征意义。一方面,她代表着那些过去恐怖的生活延续并缠绕着这些生存者们,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另一方面,她的重现又迫使着这些主人公们直面他们的过去从而才能走出阴影,享受现在和以后的生活。  最后,通过研究这些象征意象的双重阐释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象征意象都既包含了消极的一面也包含了积极的一面,从而指出其对主题发展的双重意义,进而揭示出这部小说的真正价值所在:莫里森不光让我们了解到那段惨痛而失落的奴隶制历史,更多的是让我们看到黑人奴隶们怎样直面过去从而开创新的生活以及将他们的希望与美好未来展现于世人面前。
其他文献
托妮·莫里森是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深深植根于美国黑人独特的历史、传说和现实生活之中,以其独特的美国黑人族裔文化话语,
中介语语用学研究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受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影响,中介语语用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母语使用者和外语学习者在策略和语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