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甲基纤维素(Methyl Cellulose,MC)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浓度超过其临界聚集浓度时,会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围绕甲基纤维素分子链上的甲基基团形成类胶束聚集体并将其包裹在聚集体的疏水内核中,从而导致甲基纤维素溶液溶胶.凝胶转变过程受到相应的影响。环糊精是一类略呈锥形的环状有机分子,其分子中所含空腔具有“腔内疏水,腔外亲水”的性质,因而环糊精分子可以通过疏水相互作用与表面活性剂等客体分子而形成包合物。如果将环糊精分子加入到MC/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中,环糊精分子将会与表面活性剂分子形成包合物,从而改变表面活性剂分子在MC溶液中的聚集状态,并对MC水溶液的溶胶.凝胶转变产生显著的影响。本论文以甲基纤维素/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复合体系为探针,使用流变测试方法研究了环糊精的加入对MC/SDS复合体系凝胶化转变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环糊精与十二烷基硫酸钠之间的包合作用。本硕士论文的主要创新性贡献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α-/βΝ环糊精的分子空腔虽然可以与多种客体分子进行包合,但甲基纤维素分子链中疏水甲基的尺寸较小,疏水作用较弱,最终使得两者不能形成稳定的包合物,因此α-/β-环糊精不会影响甲基纤维素溶液溶胶,凝胶转变过程;
2、十二烷基硫酸钠对甲基纤维素溶液溶胶.凝胶转变过程的影响依据其浓度分为两段:浓度小于临界聚集浓度时,没有影响;浓度大于临界聚集浓度时,对甲基纤维素溶液溶胶.凝胶转变过程存在延滞作用;
3、在甲基纤维素/十二烷基硫酸钠/β-环糊精复合体系中,十二烷基硫酸钠在β-环糊精和甲基纤维素之间存在着竞争分布,分析实验结果知道十二烷基硫酸钠与β-环糊精的包合作用强于十二烷基硫酸钠与甲基纤维素分子间的疏水作用,因而溶液中十二烷基硫酸钠分子会优先与β-环糊精进行包合作用,即使十二烷基硫酸钠在时间顺序上先与甲基纤维素相互作用,β-环糊精也会把十二烷基硫酸钠抢夺过来,只有当溶液中游离的β-环糊精分子全部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结合之后,十二烷基硫酸钠才有机会与甲基纤维素分子作用形成类胶束聚集体。β-环糊精/十二烷基硫酸钠按照1∶1比例形成包合物,并且包合物分子不再参与表面活性剂聚集体的形成,而是游离存在于溶液之中;
4、把本文建立的流变测试方法扩展应用到十二烷基硫酸钠/α-环糊精包合作用的研究上,得到了与十二烷基硫酸钠/β-环糊精相类似的结果,原因在于α-/β-环糊精分子空腔尺寸较为相近,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定量分析,十二烷基硫酸钠/α-环糊精同样按照1:1比例形成包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