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其实质是极度分散的小农形态与近代以来中国后发外生型现代化道路之间的内在紧张。在国家现代化成为一种排他的、必然选择的情况下,“三农”问题的解决就只能着眼于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性改造,使之具备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基本素质,从而以较低的成本融入国家整体的现代化进程。“三农”问题的核心应是农民问题,因此,实现中国农民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根本性转变,应是我们思考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要件。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培育现代农民的重要途径。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十分紧迫且极具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本文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课题研究的宏观背景及立题依据。本文第一部分,结合农村发展的历史、现实,分析论证了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站在历史的高度理性反思中国农村的发展,国家的支持和农民的解放是中国农村发展摆脱曲折反复的历史命运的两个关键要件。而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将国家支持转化为农村发展现实动力的重要保证;是培育新农民,进而实现农民解放的基本途径。因此,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农村发展历史的重要启示。从现实层面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在维护当前农村稳定、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及实现乡村社会和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时代价值。因此,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农村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第二部分,在简要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历程的基础之上,通过比较研究,归纳并提炼出了党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即:在指导思想上,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工作理念上,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工作方式上,必须实现经常化和贴近化,避免运动化和空洞化;在工作任务上,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并服从和服务于农村发展。这些经验教训是指导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正确、有效开展的基本原则。本文第三部分,对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现实形势进行了审视。包括主客观环境评估、工作对象的思想现状剖析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解析。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客观环境来看,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物质条件有所改善。乡村治理结构亟待完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仍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农村社会事业薄弱,严重制约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农村人口流动性有所增强,给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从主观环境看,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普遍增长,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注入了主观动因。农村社会思想意识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强基固本的艰巨任务。农村社会风气有所恶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巨大冲击和挑战。新时期农民的思想特点是:多样性、多变性及双重性。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主观认识上存在偏差;领导乏力,尚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阵地有效利用率不高;手段和载体陈旧单一等。本文第四部分,在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对策思考和路径设计。就宏观应对策略而言,做好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从战略上调整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定位,实现其科学化、人性化的本位回归。其次,要着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并确保有效运行。再次,要建立健全工作网络和制度,实现运行的社会化和制度化。最后,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优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外部环境。就具体路径而言,可尝试分五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制定科学发展战略。第二步,围绕发展战略,科学设计内容和方案。第三步,任务分解,落实到人。第四步,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进村入户”。第五步,查漏补缺、总结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