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工作以近红外染料为探针,开展了核酸及蛋白质在近红外区的一些新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同时,也探讨了响应铜离子的荧光化学传感器的光谱特性.首先,研究了阴离子型近红外花菁染料在阿丽新蓝8GX存在下的荧光反应.结果表明,在适量阿丽新蓝8GX存在下,花菁可与之形成离子缔合物,其荧光被强烈猝灭.在上述弱荧光体系中加入核酸后,体系的荧光回升,最大激发波长为766nm;最大发射波长为796nm.在一定条件下,荧光强度增强值与加入核酸的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并可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文中对体系的酸度、温育时间、染料浓度的配比等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实验和讨论.同时也对体系荧光增强机理作了探讨.其次,以阴离子型近红外花菁染料为生色探针,开展了近红外区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的研究.该染料分子在水溶液中于778nm处有一最大吸收峰.在酸性条件下,该吸收峰随着蛋白浓度的增大而呈减色效应,同时在904nm处出现一个新的吸收峰.904nm吸光度的增强与加入的蛋白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文中对体系的酸度、温育时间、花菁浓度等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实验和讨论.结果表明,该法能够应用于血清总蛋白的测定,因而建立了染料结合法在近红外区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蛋白质的新方法.该法并用于实际血清样品的测定.第三,探讨了响应铜离子的荧光化学传感器的光谱特性.首先,以对二甲胺基苯甲酰肼作为荧光化学传感器开展铜离子的响应.在碱性条件下,对二甲胺基苯甲酰肼呈现弱荧光.铜离子存在促进了肼的水解,释出荧光性的对二甲胺基苯甲酸,导致体系荧光显著增强.文中对体系的酸度、温育时间、染料浓度以及离子的选择性等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实验和讨论.其次,以水杨酰肼作为荧光化学传感器开展铜离子的响应.在同样的条件下对各种影响因素也进行实验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