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叶柄纳米纤维素/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heny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生物质纤维素中开发纳米材料已经成为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纳米纤维素具有高比强度、生物降解性、低成本、低密度及优异的透光性能,可应用于增强剂、生物医药材料、磁性复合物等诸多领域。碳纳米纤维不仅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低密度、良好的导电性和优异的稳定性等特性,同时还具有比表面积大、长径比大、结构致密等优点,在吸波材料、导电材料、模板剂材料等领域极具应用前景。本课题以农作物废弃物—椰叶柄为启动材料,首先采用化学机械处理法从椰叶柄中提取生物质纳米纤维素,并以此为前驱体,直接热解碳化制备碳纳米纤维;然后将制备的纳米纤维素和碳纳米纤维复合,得到兼具高强度和良好导电性能的椰叶柄纳米纤维素/碳纳米纤维柔性复合膜。实验还对纳米纤维素、碳纳米纤维及其复合膜的制备工艺进行探讨。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力学试验机分析纳米纤维素、碳纳米纤维以及椰叶柄纳米纤维素/碳纳米纤维复合膜的化学结构、微观形貌、拉伸性能。主要结论如下:(1)从椰叶柄纳米纤维素的傅里叶红外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可知,化学处理可去除椰叶柄中的大部分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再经过机械处理,纤维素尺寸得到细化但结构得以保留,得到的纳米纤维素直径为50-100 nm,长径比大于1000。椰叶柄纳米纤维素薄膜的拉伸性能测试和透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椰叶柄经过相同化学预处理之后,经研磨处理得到的纳米纤维素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分别为106.83 MPa和2.19 GPa,在600 nm处的透光率达73.3%;再经超声处理或均质处理可将纳米纤维素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分别提高46.6%和50.2%,透光率提高4.2%和6.5%。综上可以得出结论,以废弃物椰叶柄为原料,经过化学处理和研磨结合均质处理,可制备出性能优良的高附加值椰叶柄纳米纤维素。(2)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碳纳米纤维发现,冷冻干燥制备的碳纳米纤维前驱体纤丝之间距离较大,碳化后可保持原有的空间形态。240-400℃慢加热(1℃/min)、240℃保温10 h的分段升温方式有助于纳米纤维原有的网状结构更好的保存。当最高热解温度达到80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纤维直径不再减小,其直径主要分布范围为10-70 nm。(3)改性前后碳纳米纤维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发现,使用浓硫酸对纳米纤维素基碳纳米纤维进行氧化处理,可使其表面含氧基团增多,从而提高碳纳米纤维表面的极性。(4)通过复合膜的扫描电镜分析可知,在椰叶柄纳米纤维素/碳纳米纤维复合膜中,随着纳米纤维素含量的增高,纳米纤维素与碳纳米纤维的层层结合更紧密、规整,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也相应提高。可见提高椰叶柄纳米纤维素的含量,可大大增强复合膜的拉伸性能。当碳纳米纤维与纳米纤维素质量比为1:1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分别为25.4 MPa和1.12 GPa;当该质量比增加到1:6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分别增加166%和113%。(5)当碳纳米纤维与纳米纤维素质量比为1:1时,纳米纤维素/碳纳米纤维复合膜的电导率可达180.3 S/cm,而且复合膜的电导率随纳米纤维素含量的提高呈下降趋势。
其他文献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成本较低、强度较高,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结晶速率较高、模塑时间短,二者结构差异较小,所以具有较好的相容性,熔融共混制备的高性能、低成
<正>开放银行,又称平台银行,是指商业银行开放API端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是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目的是提供应用程序与开发人员基于某软件
传统的盾构机检测手段不仅影响盾构机施工质量和进度,而且风险大、效果不佳、精度不高。结合上海沿江通道工程、上海长江西路隧道工程盾构机刀盘关键施工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
曲格列汀琥珀酸盐是由日本Takeda(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开发的一种新型二肽基肽酶Ⅳ (DPP-4)抑制剂药物,于2015年3月26日获日本卫生劳动福利部(MHLW)批准,用于Ⅱ型糖尿病的
货币政策传导在利率机制、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微观经济主体等层面上存在的障碍,是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主要因素。文章对此作了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研究振动诊断方法在滚动轴承疲劳故障在线监视和诊断中的应用。 文中指出:通过在轴承寿命试验机上所作的大量试验发现,当轴承疲劳后,在作为其二次效应的振动信号中,除存
近年来,神经再生一直是医学及组织工程领域的热门课题及难题。神经一旦受到损伤失去功能,将对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尤其是中枢神经,在受到损伤后难以修复,往往造成患者终生残
超级电容器是新能源开发应用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储能器件,无论是国防还是民用都离不开这种新型储能技术。电极材料是决定超级电容器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新型电极材料的开发
钒(V)作为一种过渡金属,与氧结合具有丰富的价态,与氮结合形成高导电性的VN,在电化学应用领域内被广泛地研究。本课题通过氧化石墨烯和偏钒酸铵的水热处理,及随后的氢气、氨
针对以获得螺栓预紧效果为目标的螺栓有限元仿真问题,提出一种基于ANSYS的简单可靠易行的模拟盲孔、通孔螺栓连接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并完成对某特定结构压力容器螺栓连接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