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对德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产生的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的溯源,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延伸的三种“间性”的分析,探讨其对当代诗学的影响和启示。就交往行为理论本身而言,无论是从国外学者的专著中,还是从国内学者的研究论述中,不难发现他们多是从哲学、社会学意义上考察哈氏理论,而从思想史、文化哲学角度出发的研究成果是非常有限的。这恰恰是本文要具体展开的理论空间。应该说,哈氏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于解答20世纪的文化危机提供了独特的视角。20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文化危机恰好是个体性的困境(异化)和理性化(公共性)的危机。哈氏的交往行为理论通过交往的合理化,重建以主体性和理性化为核心的现代性,对抗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消解,在现代文化批判理论中独树一帜。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厘清哈氏交往行为理论的几个核心理论命题,即梳理并阐述哈氏对主体间性、互文性、文化间性等几个诗学核心范畴所作的独到的理论建构,从而凸现出哈氏理论在诗学方面的主要贡献。
本篇论文共分六个部分来进行论述。
引言:简单介绍哈贝马斯的生平、学术经历和思想发展阶段。
第一章:交往行为理论提出的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本章认为哈氏交往行为理论的产生起源于晚期资本主义时期,起源于晚期资本主义的危机。而导致哈氏提出交往行为理论的文化语境有三:一是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陷入危机;二是对现代性的深刻反思,哈氏认为现代性是一项未完成的计划;三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哈氏早期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建构交往行为理论的铺路石。
第二章:主体间性与交往行为理论。本章主要梳理何谓主体间性?主体间性理论的发展历史;哈贝马斯对主体间性的主要观点以及主体间性理论在诗学中的涵义及本质的规定性。
第三章:互文性与交往行为理论。本章主要梳理何谓互文性?互文性理论的发展历史;哈贝马斯理解的互文性以及互文性理论在诗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章:文化间性与交往行为理论。本章主要梳理何谓文化间性?文化间性理论的发展历史;哈贝马斯与文化间性问题:文化间性理论在是诗学中地位和作用。
结语:交往行为理论对诗学建构的总体性评价。本文结论认为要想深入研究诗学,就必须进行和坚持交往意义上的主体间性、互文性和文化间性等综合研究,冲决一切人为的,曾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界限,在各种边缘的重叠交合之中,在不同文化的人们的视野融合的基础上,寻求新的起点,创造新的未来。总的来说,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运用到诗学上来,旨在建立起一种对话性的诗学概念。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1、把哈氏的交往行为理论放在20世纪最后20年后现代的思想进程中,研究哈氏交往行为理论不能离开20世纪思想史的宏大视野。2、国内外的同类研究多是从哲学、社会学意义上考察哈氏理论,而从思想史、文化哲学角度出发的研究成果非常有限。本文拟从文化哲学角度入手探讨哈氏的交往行为理论对诗学的建构性意义。3、通过对诗学几个核心概念、核心理论的比较和分析研究,确立哈氏不同于其他理论家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