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保护素基因修饰联合细胞移植技术治疗牙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1314810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基因修饰的自体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联合细胞移植技术治疗beagle犬牙周骨缺损模型的效果,为探索基因治疗牙周病提供依据。方法将真核分泌表达穿梭载体pSecTag2/B-OPG瞬时转染犬BMSCs,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blot鉴定OPG蛋白表达水平,体外构建BMSCsOPG-PLGA和BMSC-PLGA的细胞支架复合物,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选用4只成年beagle犬,将其下颌两侧第2、3、4前磨牙作为实验牙,在每颗牙的颊侧构建牙槽骨缺损(4mm×4mm×3mm),并随机分为4组,即BMSCsOPG-PLGA(实验组)、BMSC-PLGA(阴性对照组)、PLGA(支架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术后6周处死动物,组织学观察,采用Image-Pro-Express系统测量新生牙槽骨、新生牙骨质高度、新生结缔组织的附着量。测量结果进行U检验。结果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blot结果证实,转染细胞内有OPG蛋白的高表达。扫描电镜显示BMSCs可以在材料表面、孔洞中良好地黏附、迁移、增殖,术后6周组织学观察可见实验组新生牙槽骨接近正常骨结构,有规律且连续的牙骨质形成,新生牙周纤维稠密,其新生牙槽骨高度为3.82mm±0.45mm,修复率为52.88%;阴性对照组可见少量新生牙槽骨,胶原纤维丰富其新生牙槽骨高度为1.12mmi±0.12mm,修复率为25.23%;支架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无明显硬组织形成,胶原纤维稀疏,排列不规则,其新生牙槽骨高度分别为0.67mm±0.14mm和0.33mmi±0.09mm,修复率分别为16.42%和7.80%。统计学结果显示:实验组新生牙槽骨和牙骨质的高度、新生结缔组织的附着量较三组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支架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牙槽骨和牙骨质的高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MSCSOPG-PLGA细胞支架复合物联合细胞移植技术能显著促进犬牙周骨缺损的组织再生,为基因治疗联合组织工程治疗牙周缺损提供可能性。
其他文献
1、背景大麻类植物是人类最早认识的成瘾性植物之一,使用大麻来止痛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数百年之前。最近十几年,随着内源性大麻素(endogenous cannabinoids, EC)的发现,以及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