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易》学的研究著述不断,有关《易》学重要人物的研究也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注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文献不足,使得孔子弟子学《易》传《易》的研究较为薄弱,然而出土文献的公布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资料,因此我们可以对这一领域作进一步研究。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选定孔子弟子学《易》及传《易》进行研究。孔子弟子学《易》及传《易》的研究,对我们了解孔子弟子在易学史上的地位及其易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梳理传世和出土文献中孔子弟子的学《易》经历,探析其易学思想,对于综合把握孔子的解卦释《易》特点及其易学思想的本质内涵,进一步理清孔门易学学术发展史,丰富已有的研究视野,都有重要意义。论文主要分三部分,绪论部分是对孔子弟子学《易》的一个综合概述。首先简要介绍了本文的题目,接着对该篇中几个热点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梳理,最后对论文的写作目的、研究内容和重点,以及研究方法给予了简要的说明。论文第一部分是论文写作的一个难点部分,且在论文的写作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该部分写作中,首先是对文献明确记载的孔子弟子学《易》人物进行了一个考证,主要有商瞿、颜回、子贡、子夏四人,接着详实论证了出土帛书《缪和》、《昭力》篇中的“子”即孔子,最后对孔子弟子学《易》人物名单进行了新的增补,主要有缪和、吴孟、吕昌、庄但、张射、李羊和昭力七人。论文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第三章到第十三章。这一部分对孔子的弟子商瞿、颜回、子贡、子夏、缪和、吴孟、吕昌、庄但、张射、李羊和昭力分别进行了考证。经研究可知,商瞿精通《易》占,不但学《易》,还传《易》;颜回对《易》之“几”领悟较高,不仅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而且时刻用《易》之“几”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子贡注重研习《易》的义理思想,虽然反对《易》占,但其了解并灵活掌握《易》之“时”、“几”思想;子夏对于《易》是从义理上引申发挥,注重发掘经文大义,有易学著作《子夏易传》,是孔子第一代弟子中重要的传《易》人物,不但传习《周易》,而且传授《归藏》。缪和、吴孟、吕昌、庄但、张射、李羊和昭力七人通过领会孔子对卦爻辞的阐释,学习《周易》的治国安邦的政治思想。最后就是本文的结论部分。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得出,孔子弟子在学《易》传《易》的过程中,因孔子释《易》的侧重点不同,从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于商瞿、颜回、子贡、子夏四人懂得《易》占,但主要的是学习《周易》的义理思想;而对于《缪和》、《昭力》两篇中涉及到的缪和、吴孟、吕昌、庄但、张射、李羊和昭力七人主要学习《周易》中的政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