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与路径依赖——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变迁的历史与现实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ll900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性的体制转轨背景下,体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存在意义和发展走向,不在于纯粹学理论证和抽象构造图景,而是在历史与现实的经验考察中,运用多种分析工具从多视角对它的建构与运行的历史脉络做全面梳理和分析,才能对它的产生必然性、存在合理性、变革前景性等问题作出更令人信服的回答。本文以马克思制度理论为指导思想,以诺斯路径依赖理论为分析工具,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主要是所有制及相关宏观经济制度的路径依赖问题”这一主题,就是以路径依赖为切入点,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变迁的存在环境和社会条件为考察基础,在历史轨迹和现实条件中揭示它生成和演进过程中的路径依赖特征,从而体悟它的存在合理性和发展前景性。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内涵丰富、外延宽泛的大范畴,因此把研究边界界定为所有制及相关的宏观经济制度,重点涉及与中国制度安排直接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同时,无论是马克思的理论基础还是诺斯的分析工具,所有制及相关制度的展开都离不开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制度的互动规定性,本文也遵循这一互动的基本框架,形成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主要是所有制及相关的经济制度的路径依赖问题”为主题,以国家、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形成路径依赖的互动作用机理为主线的论述框架。 诺斯把制度作为研究经济史的核心,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揭示制度的路径依赖特征。他的路径依赖理论引起中国学者的极大兴趣,这种兴趣实质上折射出中国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诉求,制度改革是理论界争论的热点,而改革理论需要突破,诺斯制度变迁理论影响力的凸显是探讨中国制度改革理论需要新的理论工具的反映;路径依赖理论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分析工具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所面临的制度改革问题有很强的解释力,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把路径依赖理论的分析方法拓展到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关键在于它的分析方法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变迁特征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它直击经济制度变革的核心问题,即了解过去经济制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路径留下什么遗产,需要在这些遗产基础上把握好未来制度安排的路径走向;启示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安排的预设条件进行符合历史真实的阐述,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置于一定的制度环境和历史存在之中来分析它的理论渊源和时代特征,追寻它的路径依赖轨迹,只有理解历史存在制度对现实制度安排的影响,对经济制度变迁相关的其他制度条件给予充分关注,才能对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安排的合理性有令人信服的解释。 把路径依赖理论引入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从方法论角度讲,需要首先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尽管路径依赖是人们时常运用的范畴,但系统分析路径依赖理论的方法以及对它的作用机制给出满意描述的则少见;二是从微观经济学的技术层面研究的多,而综合性的理论层面研究的少,把路径依赖理论拓展到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则尚未见到;三是把马克思制度理论与诺斯制度理论对比研究的多,而如何把二者结合起来的研究则少。本文试图给上述三个问题以更合理的解答,论述马克思制度理论的指导意义,挖掘和整理路径依赖理论的方法论价值,在比较中力图把二者结合起来形成阐述论文主题的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做到坚持马克思制度理论指导与运用路径依赖理论分析工具二者的统一,把握住史论结合、重点在论,宏观与微观结合、重在宏观,中外结合、重在中国,理论与实践结合、重在理论这四个研究方法,为研究论文主题确定研究视角和奠定方法论基础。 制度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决定历史制约着现实制度改革路径的选择,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路径依赖研究,需要历史材料的印证,也需要首先对历史进行反思。本文首先梳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变迁中形成路径依赖的历史轨迹,阐述不同时期路径依赖正负效应的表现,总结前人设想和实践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安排所产生的正负路径依赖效应,论述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制度在形成经济制度路径依赖中发挥的作用,分析中苏两国都是在计划体制的潜力逐渐耗尽而陷入路径闭锁的基本相同的客观历史环境中却有不同改革路径选择的原因和最终选择,俄罗斯否定历史成就,实行政府强制的激进型制度变迁,走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遵循路径依赖的规律,尊重历史成就,实行政府主导的双向流动型制度变迁,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考察可见,马恩在实践理念中使社会主义制度设想的理念形态与表现形态二者逻辑地统一起来,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中产生初始制度的影响;从列宁开始的传统实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安排对马恩制度设想有深深依赖,但在实践具体中制度的理念态与表现态二者出现游离,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安排是用实践理念来分析实践具体中如何把社会主义制度的理念态与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体现态统一起来,在实践维度中制度的理念态与表现态二者重新统一,认识这一否定之否定过程是我们理解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安排的历史基础。 制度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决定现实关切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声誉与前途。阐述中国进一步突破路径闭锁、形成良性路径依赖、建构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就是要理性认识理论社会主义制度设想产生的正负效应,客观审视新制度安排的优势和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为中国进一步冲破路径闭锁和建构未来制度提出建设性的路径选择,从战略路径讲,要把握住以人为本的原则,解决经济制度安排的合理性问题;把握住结构性协调原则,解决经济制度安排的合法性问题;把握住适应性效率原则,解决经济制度安排的现实性问题,合理性要有合法性和现实性的支持才能体现出其价值,合法性和现实性要有合理性的价值理念才能真正获得其力量,合理性、合法性、现实性三者统一才能形成良性的路径依赖。从策略路径讲,仍然需要把握好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主题与方向,坚持政府主导的双向流动型制度变迁。一是所有制及相关制度安排坚持效绩导向,深化对所有制的认识,有必要把所有制从根本制度中剥离出来,明确所有制从根本上讲是手段方法问题,私有制是最有效率的结论没有理论和实证的充分支持,公有制最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目标,我们需要从发展国民经济出发,着眼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对公有制的存在形式和实现形式做深入探索;二是国家作用坚持掌舵导向,论述国家在经济制度安排中形成良性路径依赖应该如何适度有效地发挥作用,提出“制度政府”概念及内涵,论述制度政府在所有制结构调整及相关制度安排中如何发挥适当的经济功能;三是意识形态作用坚持宽容导向,论述在经济制度安排中形成良性路径依赖如何从意识形态方面获得合理的、自然的支持,阐述意识形态制度创新从刚性到宽容的转变,着重分析意识形态在所有制结构调整及相关制度安排中的引导价值和资本价值。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追求的公平公正、共同富裕、人的发展等价值理念是它发展路径的主线,也是它在逆境中得以生存和更新的牢固根基和力量所在,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存在先验规定的唯一发展模式,具有独特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转型与发展双重任务的有机结合,因而在独特性中又蕴涵着普遍性的价值,当它能够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经验时,这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制度威望的提高,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更生的契机。我们有理由为成功的制度转型所取得的经济社会绩效而自豪,有理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生而高兴,但没有理由失去清醒的自我认识,使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理念态与体现态在实践维度中内在统一,做到所有制及相关制度与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良性路径依赖,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从现实还是未来都有许多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简要介绍了CT分析技术在国外土壤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状况,内容包括其分析原理、应用进展以及研究发展趋势。
本文以美国和欧盟的转基因食品贸易争端为切入点,提出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差异问题。美国法对转基因食品标识的规定与欧盟法的规定有显著不同,这些差异已经突破国内法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就业竞争日益争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大学生稳定性、忠诚度和职业化程度不高,成为部分企业拒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民主政治,而民主政治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扩大民主。基层干部的公推直选作为一种较为民主的干部选拔方式,不仅直接涉及到党的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