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政府一直坚持这样的传统,那就是政府没有必要介入到教育中来管理教育。英国的中小学教育长久以来都是由教会和民间的慈善组织来负责的,结果导致英国的大众教育处于一种无序发展的状态,不少的教育资源也被浪费了。进入19世纪后,英国的发展一直受制于基础教育的落后。到19世纪30年代左右,世界上经济最强而教育却落后于未来的竞争对手——德国的英国着手改革本国的中小学校教育,在经历了议会最初20,000英镑的教育拨款到1870年《初等教育法》的颁布这一系列过程后,义务教育制度基本在英国建立起来,英国也成为欧洲继德国之后的第二推行起义务教育的大国。
本文通过回顾1790-1870年英国中小学发展的概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旧有教育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各个基督教派和慈善组织的实际情况,认为在旧有的体制内,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必须要有新的力量,而这个力量毫无疑问只能是政府。
尽管中小学的教育改革较之于后世的教育改革,国家的基础教育并没有获得太多的实际效果,但是本次教改却是英国教育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次。在改革过程中,英国建立起了义务教育制度,而且本次教育改革是英国政府一系列教育改革中的第一次,它为以后的教育改革设定了一个正确的目标,即建立和完善大众义务教育的体系。
这次教育改革是19世纪后期英国社会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小学教育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单纯的教育问题而且还能影响到国家经济、政治民主化进程和军事的现代化,而且还告诉我们:民智是国家力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某种意义上,它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英国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的教育改革稳固了他的国际地位,其中政府干预教育意义最为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