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僧文学批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诗僧是唐代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创作群体。唐代诗僧不仅自觉地创作诗歌,还自觉地评论诗歌,具有创作主体与批评主体合一的性质。但是长期以来,学界的研究重点大多放在诗僧的生平、交游、创作艺术的分析方面,也就是重在对诗僧创作的分析,而对唐代诗僧文学批评的研究相对薄弱一些。本文以“唐代诗僧文学批评”作为研究对象,对唐代诗僧作为“诗人”文学身份的确认、诗僧的文学批评形式、批评范畴、诗僧批评家各自的诗学体系特征等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研究。 唐代诗僧文学批评的产生除了跟佛教、诗歌发展有关系之外,还跟唐代诗僧作为“诗人”文学身份的确认有密切的关系。因为诗僧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诗人,才会以诗人的身份来要求自己的创作,来评价自己与他人的创作。只有诗僧的文学身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诗僧的文学批评才能具有社会影响。诗僧创作的自觉与批评的自觉是诗僧文学身份确认的具体表现,这两方面的自觉意识体现在他们一系列诗歌活动中。唐代诗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不同的文学批评形式介入文学批评。初唐的慧净以选本的形式论诗,盛唐后期的玄鉴以摘句的形式论诗,中晚唐的诗僧则采用诗格的形式论诗。唐代诗僧所采用的文学批评范畴,既跟传统的文论有关系,也跟佛学有多方面的关系,这尤其表现在对意境、门、势三个范畴的运用上。唐代诗僧的文学评论从形式到范畴都在继承六朝文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体现出很强的继承性与创新性。 唐代诗僧批评家根据与世俗的疏离关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即自幼出家,成年还俗的,如:上官仪、贾岛;第二类为中年出家,不再还俗的,如:皎然;第三类是童年出家,不再还俗的,如:贯休、齐己。他们与世俗的亲疏关系不仅仅影响到他们的诗歌创作,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诗学理论。上官仪与贾岛是唐代还俗诗僧的代表,他们的诗学体系跟他们为僧的经历息息相关。上官仪与初唐佛学,尤其与“三论宗”的关系,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与理论。贾岛诗学与中唐禅宗的流行有密切的关系。皎然由儒士转变成诗僧的身份转换在他的诗学理论中也留下了痕迹。皎然对诗歌本质的认识,对诗歌史的看法,对意境理论的发挥都跟他的这种身份相关。贯休与齐己的诗歌理论比较隐蔽,深藏在他们各类诗歌当中。本文通过细读贯休、齐己的诗歌,把他们零散的诗歌理论整合成为一个整体。本文认为,贯休和齐己的诗论虽然在审美追求上有差别,即贯休重清奇,齐己重清雅,但在提倡要广泛地阅读与苦吟作诗的创作态度是一致的,都是对诗歌创作的具体指导。唐代三类诗僧文学批评家的诗学观念都体现出很强的实践性与时代感。 唐代诗僧对唐代的诗论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唐代诗僧开启了以禅喻诗
其他文献
采用热力学分析法剖析了烧结余热产生、转换与利用过程,绘制了烧结-冷却-余热回收系统的物流图和流图,建立了有关能量输出、转换与利用的评价指标,借此研究了国内某360m2烧结
中风后遗症是临床常见病。近10年来,中风发病率逐年增长,一旦发病,或危及生命,或遗留严重功能障碍。眼睑下垂是中风病不常见但较为棘手的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睑下垂,眼裂变窄,眼
评价理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由功能语言学家马丁(J.R.Martin)等学者在韩礼德(M.A.K.Halliday)的三大元功能之一——人际功能的基础上研究发展起来的。由于2012年年末肯德
以某新车型研发为契机,运用"分析驱动设计"进行概念阶段的车身开发。基于参数化技术构建白车身和覆盖件的全参模型,通过模态和刚度仿真评估车辆的NVH性能,并基于模态和刚度进行
目的 通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观察远隔缺血预适应组与对照组中风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变化,了解SPECT在远隔缺
<正>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由于计算比较复杂,小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地进行运算,如有的学生审题时只注意数字特点,不注意运算符号,造成运算顺序
背景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中国人健康的头号疾病,其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每年1030万死亡人数的80%。如果不加以控制,其治疗产生的直接成本和由于丧失劳动力、健康损失造成的经济成
三维图形技术是虚拟现实、实时仿真以及交互三维设计等许多重要应用的关键技术。本论文结合实际工程项目经验,研究了三维图形引擎的关键技术和现代仿真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设
作为一位举世闻名的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尔(1888—1953)为我们留下了五十多部作品,体现在其作品中的悲剧意识、表现主义、象征主义、自然主义、文化阐释、写作特色和意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