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文学史上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黑人女作家,她在《黑暗中的游戏》中指出,黑人及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慈悲》是其2008年发表的作品,小说以一个黑人女孩儿的口吻讲述了在北美殖民地初期发生的故事。 基于保罗·德曼的解构性阅读理论,本文试从“语法修辞化”阅读模式、“盲视与洞见”辩证阅读观对《慈悲》进行解读。首先,本文以德曼的修辞语言观为切入点,阐述了修辞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这一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应用德曼的语法修辞化阅读模式,本文探讨了《慈悲》中意象隐喻的多重性和人物角色的解构。最后,根据德曼的“盲视与洞见”辩证阅读观,本文从小说的标题、小说的社会意义两个方面分析《慈悲》阅读中的盲视与洞见,进一步实践了德曼的“充分阅读的不可能性”理论。在不断的解构盲视与建构洞见过程中,对文本的阅读才能获得最大的洞察力。《慈悲》也不例外,该小说的解读呈现出多元化、不确定性,正是这种意义的悬置为《慈悲》的解读带来了无限的活力与挑战,将小说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同时彰显了莫里森对历史、社会以及人性的深刻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