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桩动力屈曲分析的试验与理论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ji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桩基础因具有承载力高、沉降小等优点应用广泛,且对于跨越大江大河或深切峡谷的铁路或公路大桥、以及高桩码头和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等工程,多采用高承台桩基。对于这类高承台桩基,因桩顶自由长度较大,在静力荷载(上部结构荷载及基础本身自重等)和动力荷载(车辆或机械等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冲击与制动力,以及风力、波浪力或地震力等)同时作用下,可能产生屈曲破坏,其具有突发性且后果严重,如何分析桩基的动力特性特别是动力屈曲稳定性成为本学科中具有重要理论与工程实际意义的一个课题。   为此,本文首先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分析和讨论了桩基础的动力特性,在此基础上,引入能量原理和Hamilton原理,分别基于m法和常数法假定考虑桩侧地基土体抗力及其他影响因素,建立出两端铰支、两端固支及一端固支一端自由三种不同桩端约束条件下基桩的动力稳定平衡方程,经简化得到相应的Mathieu方程,求解获得了简谐荷载下参数共振时不稳定区域边界的近似解。   其次,设计并完成了一组轴向简谐荷载作用下单桩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大比例模型试验,通过埋设桩身内力与位移传感器及改变主要试验参数进行对比试验,获得了两种典型组合边界条件(即两端嵌固和一端嵌固、一端自由)下的基桩在动力加载过程中桩顶位移、桩顶动位移幅值、桩身轴力及桩底反力等动力响应的时程变化曲线,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桩身动力屈曲破坏机理提供了基础。   最后,综合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结果,讨论了两种典型组合边界条件(即两端嵌固和一端嵌固、一端自由)下动荷载加载频率、桩顶自由长度、桩身埋置率及桩身长细比等参数对基桩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同时,以自由振动法测定一端嵌固、一端自由模型桩的横向固有振动频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桩在参数共振稳定区域边界附近发生的参数共振,其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吻合,可为桩基动力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是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主要的抗侧力构件,而剪力墙的破坏是引起此类结构物塌并且难以修复的主要原因。本文针对近场地震动的特点,对5根大比例的钢筋混凝土
面对当前严重的能源危机和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厌氧消化再次受到人们关注。然而,由于剩余污泥主要由微生物个体组成以及其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等因为,使得厌
结构整体的地震损伤依赖于结构局部构件损伤程度和分布情况,而基于结构层或整体信息出发的结构地震损伤评价忽略了结构细部损伤信息,导致评价结果不够精确。本文提出基于构件
带翼缘十字形截面柱在实际工程应用得越来越广泛。相对于一般类型截面的构件,带翼缘十字形截面构件具有各向等稳定、抗扭刚度高、对称美观以及施工便利等优势。当轴心受压时,该
摘要: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是一种具有超高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及高韧性的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RPC卓越的力学性能使其在抗震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为了更深层次的研究RPC的
老采区倾向主断面残余移动变形的研究目前主要应用于采动场地的沉陷治理,以及建筑地基的稳定性评价中。老采区覆岩移动变形和破坏是引起地表残余移动变形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采
废玻璃是我国目前堆积量最大的固体废弃物之一,将废玻璃磨成粉末作掺合料应用于混凝土中,是废玻璃回收利用的有效途径。而砂率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它对混凝土性
我国正在修建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在新疆境内穿越戈壁地区,并主要以路基形式通过。戈壁地区填料具有分布广泛,差异较大,且以粗颗粒为主的特点。国内外对戈壁地区路基工程的研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出现,使人们认识了空间多面体刚架结构。自然界中多面体阵列形成的结构蕴含着许多科学道理,这无疑为人类的建筑结构设计提供了灵感。如果利用多面体
钢—连续纤维混杂筋是以纤维为增强材料,以合成树脂作为粘接剂,以金属芯材作为基体材料,由人工或机器进行粘贴并经过养护而成的新型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具有提高金属的弹性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