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上肢缺失残疾人初级运动皮层功能重组fMRI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医学院 浙江大学医学部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xw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人脑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其大脑皮层能进行功能重组。以往对于肢体截断后脑可塑性变化的研究表明,未受损且具有完整传入神经的肌肉和皮肤的皮质代表区会向邻近的截肢部位原来的代表区扩展。我们观察到,现实生活有一些自小就失去双上肢的残疾人,他们中有一部分通过长期训练,用脚能做很多精细的工作,如写字、作画、雕刻、编篮子等。那么,这些具有高度足部运动技巧的残疾人的大脑皮层发生了怎样的重组呢?那些有较高脚部运动技巧的残疾人和无特殊脚部运动技巧的残疾人的大脑皮层的差异又在哪里?关心残疾人、重鼓残疾人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有或无脚部特殊才能的双上肢缺失残疾人初级运动皮层的重组,了解足部高度运动技巧获得的神经机制,这对残疾人康复以及开发残疾人肢体潜能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有重要意义。材料和方法:对两名具有高度足部运动技巧的双上肢缺失残疾人、一名无足部特殊运动技巧的残疾人做了静息状态、实际屈伸右侧脚趾运动状态及想象屈伸右侧脚趾运动状态下的功能磁共振扫描。10例与之年龄、教育程度、性别相匹配的右利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进行静息状态、实际及想象右侧手指运动和右侧脚趾运动状态的功能磁共振成像。任务状态下的实验采用区组设计,由Goldwave软件设计刺激程序,通过听觉通道刺激器将刺激呈现给受试者。数据分析采用SPM2软件。定义P值<0.001具有显著差异,产生脑激活图,重点观初级运动皮层和初级感觉皮层的激活情况。采用互相关分析发来分析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数据,从而得到脚区与手区间的功能连接度。结果:10例正常受试者手指与脚趾运动的激活部位与经典的初级运动区定位图一致。对于3例残疾人受试者在执行实际屈伸右侧脚趾运动,及执行想象屈伸右侧脚趾运动时除了激活了经典的脚趾运动区外,还激活了原先的手代表区。具有高度足部运动技巧的2位残疾人受试者在执行实际屈伸右侧脚趾运动时还同时激活了对侧中央后回的手感觉区。3位双上肢缺失残疾者手区与脚区间的功能连接度较正常受试者明显增高,而3者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脑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截肢后脑皮质的重塑并不只局限于截肢代表区的邻近皮质。原先手的初级运动代表区也参与脚趾的运动,达到了初级运动皮层的功能重组。双上肢缺失残疾人有可能开发其自身肢体潜能的能力,并且经过训练,其能力可得到进一步强化。因此,脑可塑性及皮层功能重组的研究对于残疾人的康复训练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快餐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在我国依托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快速的更新着我国大学生的生活模式和价值观念.通过对“快餐文化”及其特点、大学生的时
摘要:在新课程不断深入、不断走进教育教学时,我们应对新课程进行理性分析、反思得失、改进弊端、跟踪完善。这样,我们才能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敢于吸纳、反思、质疑、融合、超越,才能促进数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反思;质疑;超越    当数学课程改革驾驭着各类标准的实验教材向我们纷至沓来之时,我们应以一种冷静的态度,对其理性分析、反思得失、改进弊端、跟踪完善。这样,在新课程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