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镍由于具有良好的物理与化学性能而在化工、电镀及电子信息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但由此产生的大量含镍废水,如不加处理,则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态环境。目前处理含镍废水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等。其中,物理化学法中的离子交换技术处理含镍废水,具有无毒无污染且能实现镍资源和废水回用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离子交换纤维(IEF)是一种新型的纤维状吸附分离材料,其包括酸性、碱性及螯合等活性位点。其中,螯合纤维是利用含孤对电子的原子如,N、O、S、P与金属离子或金属化合物配位形成稳定的结构达到处理废水的目的,具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近年来,螯合纤维以其独特的优势在金属废水净化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以实验室自制的PP-St-DVB(聚丙烯接枝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基亚胺二乙酸纤维为吸附材料来处理镍、钙、镁多离子共存模拟废水,系统地研究了其吸附性能并初步研究了其吸附后再利用脱硫性能,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1)以实验室自制的PP-St-DVB基亚胺二乙酸纤维为吸附材料,实验室配制的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系统研究了纤维型式、溶液pH值、溶液初始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模拟实际废水处理工艺考察了纤维在过柱条件下对含镍模拟废水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钠型亚胺二乙酸纤维比氢型亚胺二乙酸纤维对Ni2+有更好的吸附效果;Ni2+溶液的pH在5左右时,平衡吸附容量最大,最大平衡吸附容量可达97.45mg/g;初始浓度越大越有利于吸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温度越高,吸附效果越好,Langmuir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亚胺二乙酸纤维吸附Ni2+的过程,表明该吸附过程属于吸热的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在过柱条件下,亚胺二乙酸纤维对Ni2+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实验条件下的工作吸附容量为92.14 mg/g,与理论吸附容量(102.7~132.1mg/g)相差不大。(2)着重研究了亚胺二乙酸纤维对Ni2+、Ca2+、Mg2+共存模拟废水中Ni2+的吸附选择性能。结果表明:亚胺二乙酸纤维对Ni2+、Ca2+、Mg2+的吸附选择性顺序为Ni2+>Ca2+>Mg2+,且选择性系数随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过柱条件下,纤维的选择性系数kC N、kM N可达5.26和136.2,明显高于静态吸附条件下的选择性系数;亚胺二乙酸纤维对Ni2+的高吸附选择性对镍资源的富集、提纯有很重要的意义。(3)分别用盐酸、硫酸作洗脱剂来考察亚胺二乙酸纤维吸附Ni2+的洗脱再生性能。结果表明:2.5mol/L硫酸作洗脱剂时,亚胺二乙酸纤维的5次吸附、洗脱再生循环过程中,Ni2+洗脱率均在94%以上,对Ni2+的吸附容量基本不变,有望应用于实际含镍废水的处理。(4)考察了饱和吸附Ni2+的亚胺二乙酸纤维对模拟汽油的脱硫效果,并开发了几种其它含过渡金属的纤维用于模拟汽油脱硫,并与之对比。结果表明:结果表明:在低硫含量(200mg/L)、低剂油比脱硫条件下,饱和吸附Ni2+的亚胺二乙酸纤维与配位络合CuCl、FeCl3、ZnCl2的PPS基N-甲基咪唑纤维和PAN基偕胺肟螯合纤维均表现出较好的吸附脱硫效果:对硫的吸附量为1.2-5.2 mg/g;脱硫率最高可达29.2%,其中饱和吸附Ni2+的亚胺二乙酸纤维脱硫率最高,说明亚胺二乙酸纤维是可以依次用于含镍废水的处理和汽油脱硫的优良吸附剂。